首頁 > 衛教資訊 > 自我放鬆肌肉區,包含伸展與使用泡棉滾筒 > 手肘與前臂
文章分類Article
伸腕肌群
個案分享
王小姐是一位文字工作者,每天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打字。近幾個月,她開始感到右手手腕外側疼痛,甚至延伸至前臂,有時連拿水杯都覺得無力。她曾自行購買護腕,但效果有限,疼痛仍舊反覆發作。經過安健維康物理治療師詳細評估後,發現王小姐的 伸腕肌群 有多處激痛點,並伴隨周遭肌肉的緊繃。經過幾次治療,搭配居家運動指導,王小姐的手腕疼痛明顯改善,終於能夠再次享受工作和生活。
肌肉介紹
伸腕肌群 主要位於前臂背側,包含 橈側伸腕長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 ECRL)、橈側伸腕短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 ECRB)及 尺側伸腕肌(extensor carpi ulnaris, ECU)。這些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伸展手腕,並協助手腕進行橈側或尺側偏移。此外,肱橈肌 (brachioradialis)雖然也位於前臂背側,但主要功能為屈曲肘關節,不過它也常與 伸腕肌群 一起產生激痛點。由於日常生活中,手腕及前臂經常需要進行重複性動作,若姿勢不良或過度使用,容易導致 伸腕肌群 產生激痛點。激痛點是肌肉中緊繃的帶狀區域,會導致局部疼痛及轉移痛。
肌肉的生物力學與肌動學
伸腕肌群 在手腕的動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橈側伸腕長肌 (ECRL) 和 橈側伸腕短肌 (ECRB) 主要負責手腕的伸展和橈側偏移,而 尺側伸腕肌 (ECU) 則主要負責手腕的伸展和尺側偏移。這些肌肉的協同作用,使得我們能夠做出各種精細的手腕動作,例如拿取物品、寫字、轉動門把等等。
- 橈側伸腕長肌 (ECRL):此肌肉起於肱骨外上髁,止於第二掌骨基底。其主要功能是伸展手腕並使手腕向橈側偏。當 ECRL 收縮時,會將手腕背屈,同時將手向拇指側拉動。在網球的反手拍動作中,ECRL 負責穩定手腕,並提供力量將球擊出。
- 橈側伸腕短肌 (ECRB):此肌肉起於肱骨外上髁,止於第三掌骨基底。其主要功能是伸展手腕。當 ECRB 收縮時,會將手腕背屈。在日常生活中,ECRB 協助我們抬起手腕,例如端起水杯或打開瓶蓋。值得注意的是,ECRB 的肌腱是網球肘常見的受傷部位。
- 尺側伸腕肌 (ECU):此肌肉起於肱骨外上髁和前臂背側筋膜,止於第五掌骨基底。其主要功能是伸展手腕並使手腕向尺側偏。當 ECU 收縮時,會將手腕背屈,同時將手向小指側拉動。ECU 的功能在舉起重物或進行需要穩定手腕的動作時非常重要,例如使用鐵鎚或搬運物品。
- 肱橈肌 (brachioradialis):此肌肉起於肱骨外上髁上方,止於橈骨莖突。其主要功能是屈曲肘關節,但同時也協助前臂的旋前和旋後。當 肱橈肌 收縮時,會將前臂向肱骨彎曲,同時也會影響手腕的穩定性。
許多運動項目或活動需要頻繁地使用 伸腕肌群,例如:網球、羽球、高爾夫球等運動,以及長時間使用電腦、廚師、木工等工作。當這些肌肉過度使用時,容易產生激痛點。此外,不正確的姿勢,例如:長時間手腕彎曲、或是在手腕沒有足夠支撐的情況下進行工作,也可能導致 伸腕肌群 緊繃和疼痛。
錯誤的姿勢或動作也會影響 伸腕肌群 的收縮。例如,當我們長時間使用滑鼠時,如果手腕沒有足夠的支撐,伸腕肌群 可能會持續處於過度收縮的狀態,導致肌肉疲勞和激痛點的產生。相反地,如果手腕過度彎曲,可能會導致 伸腕肌群 無法有效收縮,也會造成肌肉失衡和疼痛。了解這些生物力學與肌動學的原理,有助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錯誤的用力方式,減少 伸腕肌群 的負擔。
肌肉是否壓迫神經
伸腕肌群 的緊繃或激痛點,有時可能會壓迫到周圍的神經,導致神經壓迫症狀。其中最常見的是 橈神經 (radial nerve) 的壓迫。
-
橈神經壓迫: 橈神經 從腋窩延伸至前臂和手部,負責支配前臂背側及手背的感覺和肌肉。當 伸腕肌群,尤其是 橈側伸腕短肌 緊繃時,可能會壓迫到 橈神經,導致以下症狀:
- 前臂背側、手背、拇指、食指和中指的麻木、刺痛或灼熱感。
- 手腕和手指的無力感。
- 肘關節外側的疼痛,有時會延伸至前臂和手部。
- 夜間症狀加重。
- 在某些姿勢下(例如:前臂旋前或手腕彎曲),症狀會加劇。
如果出現上述神經壓迫症狀,建議儘早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以排除其他潛在原因,並接受適當的治療。
激痛點位置
- 橈側伸腕長肌 (ECRL):激痛點通常位於前臂外側,靠近肱骨外上髁下方約數公分處,肌肉較為隆起的部位。
- 橈側伸腕短肌 (ECRB):激痛點通常位於 橈側伸腕長肌 下方,更靠近肘關節,並略為深入肌肉層,同樣也在肱骨外上髁下方數公分處。
- 尺側伸腕肌 (ECU):激痛點通常位於前臂外側偏後,靠近尺骨的肌肉隆起處,約在肘關節下方三分之一處。
- 肱橈肌 (brachioradialis):激痛點通常位於前臂外側,約在肘窩下方2-3公分處,肌肉較為隆起的部位。
自我檢查方法:
- 觸摸: 用手指輕輕按壓以上所述的區域,當按壓到激痛點時,通常會感到局部壓痛,甚至會引發熟悉的疼痛感。
- 按壓: 按壓激痛點時,有時可能會感受到肌肉內有硬塊或結節.。
- 活動: 活動手腕時,如果發現特定姿勢或動作會加重疼痛,可能也代表該處有激痛點。
轉移痛模式
- 橈側伸腕長肌 (ECRL):轉移痛通常會延伸至肘關節外側,並沿著前臂背側,往下至手背,有時會集中於拇指根部,也就是俗稱的「解剖鼻菸盒」區域。
- 橈側伸腕短肌 (ECRB):轉移痛主要會集中在手背和手腕背側,尤其是手腕外側,有時會擴散至前臂背側,並產生較深層的疼痛感。
- 尺側伸腕肌 (ECU):轉移痛通常會集中在手腕尺側 (小指側),有時會延伸至前臂尺側,甚至到手背靠近小指側的區域。
- 肱橈肌 (brachioradialis):轉移痛主要會集中在肘關節外側,並沿著肌肉向下延伸至前臂外側,有時會至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處。
這些轉移痛模式有助於我們辨識疼痛的來源,並針對 伸腕肌群 進行治療。
常見的引發肌肉激痛點的錯誤用力方式與姿勢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引發 伸腕肌群 激痛點的錯誤用力方式和姿勢:
-
重複性動作:長時間進行重複性的手腕動作,例如:
- 長時間打字、使用滑鼠。
- 反覆使用工具,例如:園藝、木工、廚師等。
- 從事需要頻繁手腕彎曲的活動,例如:縫紉、編織。
-
不正確的姿勢:
- 手腕缺乏支撐:使用鍵盤、滑鼠時,手腕沒有足夠的支撐,導致 伸腕肌群 過度用力。
- 手腕過度彎曲:長時間保持手腕彎曲的姿勢,例如:寫字、繪畫。
- 不良的肘關節姿勢:例如,肘關節過度伸直或過度彎曲,都會影響 伸腕肌群 的張力.
- 聳肩:長時間聳肩會影響肩胛骨和頸部的姿勢,進而影響手臂肌肉,包含 伸腕肌群.
-
用力過度:
- 抓握過重物品:搬運重物時, 伸腕肌群 需要用力穩定手腕,容易導致肌肉疲勞和激痛點。
- 不當的運動姿勢:在進行運動時,若姿勢不正確,容易導致 伸腕肌群 受傷。
- 突然增加運動量:突然增加運動強度或運動時間,容易造成肌肉過度疲勞.
-
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 長時間駕駛,導致手臂長時間固定在方向盤上,也可能會產生激痛點.
-
其他因素:
- 內科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可能影響肌肉功能,導致更容易產生激痛點.
- 營養不良:缺乏某些維生素,例如維生素B群、維生素C,可能也會增加肌肉產生激痛點的風險.
- 壓力過大:長期處於壓力之下,可能導致肌肉緊繃,增加激痛點的產生.
- 睡眠品質不佳:睡眠不足會影響肌肉的修復,使肌肉更容易產生激痛點.
- 脫水:當身體脫水時,肌肉容易抽筋和緊繃,也會容易產生激痛點.
- 受傷: 肌肉拉傷、扭傷等也會導致激痛點產生
轉移痛的鑑別診斷
伸腕肌群 的轉移痛,有時容易與其他疾病或問題混淆,因此鑑別診斷相當重要:
- 網球肘 (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的疼痛位置與 橈側伸腕肌群 的轉移痛區域重疊,但網球肘主要為肌腱發炎,按壓肱骨外上髁會有明顯壓痛,且手腕伸直會誘發疼痛。伸腕肌群 的激痛點引起的疼痛,按壓肌肉本體會比較痛,且並非所有動作都會誘發疼痛.
- 肘隧道症候群:肘隧道症候群是尺神經在肘關節受到壓迫所引起的疾病,疼痛會延伸至前臂尺側、小指和無名指。與 尺側伸腕肌 的轉移痛雖然有些相似,但肘隧道症候群通常會伴隨麻木和刺痛感,而非肌肉疼痛.
- 頸椎神經根病變:頸椎神經受到壓迫時,可能也會引起手臂、前臂和手部的疼痛,與 伸腕肌群 的轉移痛相似,但頸椎神經根病變通常會有頸部疼痛、僵硬,以及明顯的神經學症狀,例如:反射異常、感覺缺失等.
- 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是正中神經在手腕處受到壓迫所引起的疾病,疼痛會延伸至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雖然與 伸腕肌群 的轉移痛有些交疊,但腕隧道症候群通常會伴隨麻木和刺痛感,尤其是在夜間或長時間使用手腕後會加劇.
- 退化性關節炎:手腕或肘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也可能導致局部疼痛。與 伸腕肌群 的激痛點疼痛不同的是,關節炎的疼痛多半發生在關節處,並伴隨關節僵硬、活動受限.
- 其他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其他肌肉的激痛點,例如:前臂的旋前肌群、肱二頭肌、三角肌等,也可能導致前臂和手部的疼痛,需要仔細鑑別.
如果嘗試自我放鬆與保健方式都無效,可能是其他的疾病或問題引發,請諮詢醫療人員。
自我保健
-
伸展運動:
- 手腕伸展:將手臂向前伸直,手掌向下,用另一隻手輕輕將手背往下拉,直到感覺前臂有伸展感,維持15-30秒,重複數次。
- 手腕屈曲:將手臂向前伸直,手掌向上,用另一隻手輕輕將手指往下拉,直到感覺前臂有伸展感,維持15-30秒,重複數次。
- 肱橈肌伸展:將手臂向前伸直,手掌向下,手肘彎曲,用另一隻手輕輕將手背往下拉,直到感覺前臂外側有伸展感,維持15-30秒,重複數次。
-
按摩放鬆:
- 使用按摩小球:將按摩小球放在激痛點處,輕輕按壓並滾動,每次約1-3分鐘,可增加血液循環,放鬆肌肉.
- 使用泡棉滾筒:將泡棉滾筒放在前臂背側,來回滾動,放鬆 伸腕肌群,每次約1-3分鐘.
- 自我按摩:用手指輕輕按壓激痛點,並以畫圓的方式按摩,每次約1-3分鐘,可以有效緩解疼痛.
-
熱敷/冷敷:
- 熱敷: 使用熱毛巾或是熱敷袋,敷在疼痛的部位,每次約15-20分鐘,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
- 冷敷: 使用冰敷袋或是冰毛巾,敷在疼痛的部位,每次約10-15分鐘,可以減輕發炎和疼痛.
- 適度休息:避免長時間使用手腕,讓肌肉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 護腕:在進行重複性活動時,可使用護腕提供手腕支撐,減輕肌肉負擔.
採用正確的姿勢與動作來避免該肌肉疼痛與緊繃
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您在日常生活中採用正確的姿勢和動作,避免 伸腕肌群 的疼痛和緊繃:
-
工作環境:
- 調整桌椅高度:確保使用電腦時,手肘呈現約90度彎曲,手腕保持在自然中立的位置.
- 使用鍵盤和滑鼠墊: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鍵盤和滑鼠墊,提供手腕足夠的支撐.
- 使用滑鼠時: 盡量讓整個前臂都有支撐,避免只用手腕操控滑鼠。
-
日常活動:
- 避免長時間重複動作:在需要長時間進行重複性手腕活動時,記得適時休息,並變換姿勢.
- 減少抓握重物:盡量減少搬運重物,若必須搬運,請將物品靠近身體,並避免手腕過度彎曲或伸直.
- 注意工具握持: 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工具,握持工具時避免過度用力,並適時更換手部姿勢.
-
運動方面:
- 選擇適當的運動:在進行運動時,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並避免過度使用手腕的運動.
- 注意運動姿勢:在進行運動時,注意運動姿勢,確保手腕和前臂保持在正確的位置。可以諮詢專業教練,學習正確的運動技巧.
- 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 避免突然增加運動量,讓肌肉有足夠的適應時間.
-
生活習慣:
- 維持良好的睡眠: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讓肌肉有足夠的休息和修復時間.
- 減輕壓力:學習適當的壓力管理方式,例如:運動、冥想、瑜珈等.
- 注意營養:均衡攝取營養,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 多喝水: 確保身體水分充足,避免肌肉抽筋和緊繃.
-
休息時的姿勢:
- 避免趴睡:趴睡會使手腕過度彎曲,增加 伸腕肌群 的壓力.
- 在睡覺時使用護具: 如果在睡覺時會不自覺彎曲手腕,可以使用護具將手腕固定在中立位置.
專業協助
- 徒手治療:利用專業的徒手技巧,放鬆肌肉筋膜、鬆動關節、調整姿勢。
- 激痛點針刺:使用針灸針或乾針,直接針對激痛點進行治療,加速肌肉放鬆.
- 運動治療:設計個人化的運動處方,強化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改善姿勢。
- 儀器治療:使用超音波、電療等儀器,促進組織修復、減輕疼痛。
- 衛教指導:提供正確的姿勢和動作指導,以及居家保健建議,預防疼痛復發。
物理治療師的小叮嚀
伸腕肌群 的問題往往與生活習慣和工作姿勢息息相關。除了接受治療外,更重要的是調整日常習慣,避免過度使用手腕,並注意姿勢。規律的運動和伸展,可以幫助你維持肌肉的彈性和力量。如果疼痛持續存在,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療人員,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治療方式。
問與答
- Q:伸腕肌群疼痛,一定要看醫生嗎? A:如果疼痛輕微,可嘗試自我保健。但若疼痛持續或加劇,請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 Q:網球肘是伸腕肌群的問題嗎? A:網球肘主要是肌腱發炎,但與 伸腕肌群 的激痛點有關,兩者常合併出現。
- Q:手腕痛,一定要戴護腕嗎? A:護腕可提供手腕支撐,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應同時改善姿勢,並進行適當的運動。
- Q:按摩可以治療伸腕肌群的激痛點嗎? A:適當的按摩可以幫助放鬆肌肉,緩解疼痛。但若效果不佳,可尋求專業的徒手治療。
- Q:激痛點一定要用針灸或乾針治療嗎? A:不是所有激痛點都需要針刺治療,徒手治療、運動治療等方式也有效。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
- Q:伸腕肌群的疼痛可以完全治好嗎? A:只要接受適當的治療,並改善不良習慣,多數情況下可以完全治好。
- Q:如何預防伸腕肌群疼痛復發? A:養成良好的姿勢習慣、適時休息、避免過度使用手腕、規律運動,可預防疼痛復發。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triggerpoint #激痛點 #referrelpain #轉移痛 #伸腕肌群 #wristextensors #橈側伸腕長肌 #extensorcarpiradialislongus #橈側伸腕短肌 #extensorcarpiradialisbrevis #尺側伸腕肌 #extensorcarpiulnaris #肱橈肌 #brachioradia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