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常見的骨科復健科疾病 > 踝關節與足部腳趾
文章分類Article
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 Baxter Nerve Entrapment
腳跟痛起來像觸電?深入了解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的物理治療之道
別讓腳底的小小神經痛,影響你邁開自信的步伐!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黃博靖物理治療師,帶您走出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的陰霾!
文章大綱 (點擊以下標題,快速前往想了解的段落)
- 前言
- 個案分享
- 疾病的介紹
- 疾病所在位置的解剖與關節的生物力學與肌動學
- 疾病的自我檢查方式
- 常見的引發該疾病的原因
- 物理治療方式
- 自我保健運動
- 採用正確的姿勢、運動與動作來協助恢復
- 物理治療師的小叮嚀
- 問與答
- 專業協助
- 參考資料
前言
你是否常常感到腳後跟內側像被針扎、電擊一般?這種難以言喻的疼痛,是不是總在久站、行走後更加劇烈,甚至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品質?你是否曾經懷疑自己是不是足底筋膜炎,但治療效果卻總是不盡理想?小心!這很有可能是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Baxter Nerve Entrapment)在作祟!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是一種容易被忽略,卻又實實在在影響許多人的足部神經問題。想要擺脫惱人的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重拾輕鬆自在的行動力嗎?就讓我們跟著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黃博靖物理治療師,一起深入了解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的物理治療方法吧!
個案分享
50歲的林女士是一位需要長時間站立的櫃檯人員。近半年來,她開始感到右腳腳後跟內側出現尖銳的疼痛,尤其是在下班後或週末逛街時更是痛到難以忍受。起初她以為是足底筋膜炎,嘗試了許多坊間的伸展和按摩方法,但效果卻非常有限。疼痛不僅沒有減輕,甚至還開始向上延伸到小腿內側,夜間也常常因為腳痛而難以入眠。這嚴重影響了她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讓她感到非常沮喪。
後來,林女士來到診所。經過詳細的問診和物理檢查,發現林女士的症狀與典型的足底筋膜炎不太一樣,她的壓痛點更偏向腳後跟內側,且有明顯的神經壓迫徵象。經過一系列的評估,診斷林女士罹患了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
針對林女士的狀況,黃物理治療師制定了詳細的物理治療計畫,包括徒手鬆動周邊軟組織、神經鬆動術、針對性的運動治療,以及足底壓力的重新分配訓練。經過數週的物理治療,林女士腳後跟的疼痛明顯減輕,夜間也終於能好好睡覺。她開心地表示,現在終於可以比較輕鬆地工作和享受生活了,不用再擔心那惱人的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隨時發作。
疾病的介紹
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Baxter Nerve Entrapment),又稱為內側足跟神經卡壓(Medial Calcaneal Nerve Entrapment),是指位於足部內側,負責傳遞腳後跟感覺的內側足跟神經在行經的路徑中受到壓迫或擠壓所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這條神經通常是脛後神經(Posterior Tibial Nerve)在足踝內側的跗骨隧道(Tarsal Tunnel)分出來的分支,或是直接由足底內側神經(Medial Plantar Nerve)分出.
常見的症狀與徵象(Symptom and Sign)
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最主要的症狀是腳後跟內側的疼痛. 這種疼痛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 位置明確: 主要集中在腳後跟內側,有時會延伸至足弓內側.
- 性質多樣: 可能呈現尖銳刺痛、燒灼感、麻木感,或類似電擊的感覺.
- 活動加劇: 久站、行走、跑步等活動後疼痛通常會加重.
- 夜間疼痛: 部分患者在夜間休息時也會感到疼痛.
- 觸痛明顯: 在腳後跟內側的神經壓迫點常有明顯的壓痛.
- 感覺異常: 腳後跟內側的皮膚可能出現感覺遲鈍或過度敏感.
- Tinell's Sign(提內爾氏徵象)陽性: 輕敲壓迫的神經路徑可能會引發疼痛或麻木感.
疾病的分級
雖然目前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沒有明確的官方分級系統,但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和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臨床上可以大致區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初期: 腳後跟內側偶爾出現輕微的疼痛或不適感,通常在長時間活動後發生,休息後可以緩解,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
- 中期: 腳後跟內側的疼痛頻率和程度增加,活動後疼痛持續時間較長,可能開始影響到日常活動,例如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會感到不適。
- 後期: 腳後跟內側的疼痛持續存在,即使在休息時也可能感到疼痛,嚴重影響睡眠和日常生活,患者可能會因為疼痛而避免活動,甚至出現跛行。此階段可能伴隨明顯的感覺異常或神經功能受損。
疾病所在位置的解剖與關節的生物力學與肌動學
要了解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必須先認識足部內側的相關解剖構造以及其在運動時扮演的角色。
相關骨骼與肌肉解剖學
巴克斯特神經主要走行於跟骨(Calcaneus)的內側. 起源可能是脛後神經在內踝(Medial Malleolus)後方的跗骨隧道分出,也可能是足底內側神經的分支. 神經的路徑通常會穿過或緊鄰一些軟組織結構,例如內側足跟滑囊(Medial Calcaneal Bursa)、足底筋膜(Plantar Fascia)的起點,以及一些負責足部內在運動的小肌肉群. 其中一個重要的肌肉是外展拇趾肌(Abductor Hallucis),巴克斯特神經有時會在其深層或淺層穿過,或是在其筋膜之間受到壓迫. 此外,屈趾短肌(Flexor Digitorum Brevis)和內收拇趾肌(Adductor Hallucis)等肌肉的活動也可能影響到巴克斯特神經周圍的壓力.
相關關節功能與位置
足部是一個複雜的結構,由多個關節組成,共同完成負重、行走、跑步和跳躍等功能。與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較為相關的關節是距下關節(Subtalar Joint). 距下關節位於跟骨和**距骨(Talus)**之間,主要負責足部的內翻(Inversion)和外翻(Eversion)動作. 這些動作對於在不平坦的地面上保持平衡和吸收地面的衝擊力至關重要.
關節活動時的影響與肌動學
當我們行走或跑步時,距下關節會不斷地進行內翻和外翻的調整. 在站立時,身體的重量會透過脛骨和距骨傳遞到跟骨,此時足部的結構需要提供足夠的支撐. 若是足部的生物力學出現異常,例如過度的內旋(Pronation),會導致足弓塌陷,使得足底的軟組織,包括足底筋膜和周圍的神經,承受更大的張力和壓力.
過度內旋是指在站立或行走時,足弓過度向內塌陷,使得身體的重量更多地落在足部的內側. 這種情況會拉長足底筋膜,同時也可能擠壓到位於跟骨內側的巴克斯特神經. 長時間的過度內旋會導致巴克斯特神經周圍的軟組織發炎、腫脹,進而造成神經卡壓.
此外,一些運動也可能頻繁使用到足底的肌肉,例如跑步、跳躍等需要足部提供推進力的活動. 如果這些肌肉在運動過程中過度疲勞或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肌肉緊繃,增加對巴克斯特神經的壓力.
不良的姿勢,例如長時間穿著沒有足弓支撐的平底鞋,或者體重過重,也會增加足底的壓力,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 相反地,如果足部的肌肉力量不足,無法有效地維持足弓的穩定性,也會增加巴克斯特神經受壓迫的風險.
總而言之,巴克斯特神經位於足部內側跟骨附近,其周圍的軟組織和足部的生物力學都可能影響到神經的健康。過度的內旋、足底肌肉的過度使用或緊繃、不良的姿勢以及體重過重等因素,都可能增加巴克斯特神經受到壓迫的風險。
疾病的自我檢查方式
如果你懷疑自己可能罹患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可以嘗試進行以下簡單的自我檢查:
-
按壓測試: 用手指輕輕按壓腳後跟內側,特別是靠近足底的位置,看看是否有明顯的尖銳疼痛或觸痛感.
-
症狀觀察: 回想一下你的腳後跟疼痛是否在久站、行走或運動後加劇?疼痛的感覺是刺痛、燒灼、麻木還是像觸電一樣?夜間是否也會感到腳痛?
-
感覺測試: 輕輕觸摸腳後跟內側的皮膚,比較與另一隻腳的感覺是否有差異,例如感覺遲鈍或過度敏感.
鑑別診斷
需要與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進行鑑別診斷的其他疾病包括:
-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 這是最常見的腳後跟疼痛原因,疼痛通常在早晨或休息後的第一步最為明顯,壓痛點多位於足底中央.
- 跟骨骨刺(Heel Spur): 跟骨骨刺本身不一定會引起疼痛,但如果合併周圍軟組織發炎,也會導致腳後跟疼痛,X光檢查可以協助診斷.
- 跗骨隧道症候群(Tarsal Tunnel Syndrome): 這是脛後神經在跗骨隧道內受到壓迫引起的,疼痛、麻木和感覺異常可能出現在足底、腳踝內側甚至小腿. 巴克斯特神經是脛後神經的分支,因此需要仔細區分疼痛的位置和範圍。
- 壓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 如果有運動量突然增加或過度使用的情況,需要考慮跟骨壓力性骨折的可能性,休息時疼痛也會持續.
- 神經根病變(Radiculopathy): 腰椎或薦椎的神經根受到壓迫也可能引起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包括腳後跟.
重要提醒: 自我檢查僅能作為初步的判斷,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診斷。如果你有任何疑問或持續的腳後跟疼痛,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評估與診斷,以獲得最合適的治療。
常見的引發該疾病的原因
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的發生通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列出一些常見的引發原因:
-
足部生物力學異常:
- 過度內旋(Excessive Pronation): 如前所述,過度的內旋會導致足弓塌陷,增加足底內側的張力和壓力,進而壓迫巴克斯特神經. 這可能是由於扁平足、足部肌肉無力、或不正確的步態等因素引起.
- 高弓足(Pes Cavus): 雖然較不常見,但僵硬的高弓足也可能導致足底壓力分布不均,增加特定區域的壓力,進而影響巴克斯特神經.
-
運動與活動習慣:
- 高衝擊性運動: 例如跑步、跳躍等運動,會對足部造成重複的衝擊,如果足部沒有足夠的緩震或支撐,可能會增加神經受壓迫的風險.
- 過度訓練: 短時間內運動量或強度突然增加,容易導致足部肌肉疲勞和緊繃,進而影響神經.
- 不合適的鞋子: 穿著沒有足弓支撐、過於平坦、或鞋底過硬的鞋子,會增加足底的壓力,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神經卡壓.
-
姿勢不良:
- 長時間站立: 需要長時間站立的工作或活動,會使足部持續承受壓力,增加神經受壓迫的可能性.
- 不良坐姿: 雖然直接影響較小,但若坐姿不良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佳,也可能間接影響神經健康.
-
體重過重或肥胖: 過高的體重會增加足部需要承受的壓力,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足部軟組織的慢性勞損和神經壓迫.
-
內科疾病: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周邊神經病變,包括足部的神經. 高血糖可能損害神經的正常功能,使其更容易受到壓迫.
- 發炎性疾病: 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可能導致足部關節和軟組織發炎,進而壓迫周圍的神經.
- 結締組織疾病: 某些結締組織疾病可能影響神經周圍的組織,增加神經卡壓的風險.
-
外傷:
- 足部或腳踝扭傷: 扭傷可能導致周圍軟組織腫脹和發炎,如果影響到巴克斯特神經的路徑,可能會造成神經壓迫.
- 直接撞擊: 足部受到直接撞擊也可能損傷神經或周圍組織,導致後續的神經卡壓.
-
手術後: 某些足部或腳踝手術後,可能會因為疤痕組織增生或其他因素而壓迫到巴克斯特神經.
-
其他因素:
- 懷孕: 懷孕期間體重增加和荷爾蒙變化可能導致足部腫脹,增加神經受壓迫的風險.
- 腫瘤或囊腫: 雖然罕見,但足部周圍的腫瘤或囊腫也可能壓迫到巴克斯特神經.
了解這些常見的引發原因有助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採取預防措施,並在出現症狀時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物理治療方式
針對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的物理治療,會根據患者的症狀嚴重程度、發病時間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物理治療的目標主要在於減輕疼痛、恢復神經的正常功能、改善足部生物力學,並預防疾病復發。治療方式通常涵蓋急性期、亞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
此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減輕疼痛和發炎反應,保護受壓迫的神經,避免症狀惡化。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休息與活動調整: 避免會加重疼痛的活動,例如長時間站立、行走或跑步. 可以進行非負重或低衝擊性的活動,例如游泳或水中運動,以維持身體活動度.
- 溫和的關節活動: 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進行輕柔的腳踝和足部活動,以維持關節的靈活度.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軟組織鬆動: 輕柔地按摩和鬆動腳後跟內側周圍的軟組織,包括足底筋膜、外展拇趾肌等,以減輕局部張力,改善血液循環. 注意手法要輕柔,避免直接按壓疼痛的神經壓迫點。
- 神經鬆動術(Neural Mobilization): 輕柔地進行巴克斯特神經的神經滑動練習,幫助恢復神經的活動度,減輕神經受到的壓力. 例如,可以輕輕彎曲和伸直腳趾,同時配合腳踝的背屈和蹠屈動作,以促進神經的滑動. (預備動作:坐姿或仰臥,身體放鬆。動作本身:緩慢且輕柔地將腳踝向上彎曲(背屈),同時將腳趾向上伸展。接著,緩慢地將腳踝向下彎曲(蹠屈),同時將腳趾向下彎曲。注意發力:動作過程中應感到輕微的伸展感,避免產生疼痛。避免代償動作:避免快速或大幅度的動作,以及其他部位的過度參與。)
亞急性期
此階段的目標是進一步減輕疼痛,開始恢復足部和下肢的功能,改善生物力學。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漸進式負重活動: 在疼痛可接受的範圍內,逐步增加站立和行走的時間和距離.
-
肌力訓練: 開始進行足部和小腿肌群的輕度肌力訓練,以增強足弓的支撐能力和踝關節的穩定性.
- 腳趾抓握運動: (預備動作:坐姿,雙腳平放地面。動作本身:用腳趾夾住地上的小物品(例如彈珠或毛巾),然後放開。重複進行。注意發力:主要使用腳趾的力量。避免代償動作:避免腳踝或身體其他部位的過度動作。)
- 提踵運動(小幅度): (預備動作:站立,雙手扶住椅背或牆壁。動作本身:緩慢地踮起腳尖,感覺小腿後側肌肉收縮,然後緩慢放下。注意發力:主要使用小腿後側肌肉的力量。避免代償動作:避免身體前傾或晃動。)
- 平衡訓練: 開始進行簡單的平衡練習,例如單腳站立,以提升足部的穩定性.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軟組織鬆動: 持續鬆動腳後跟周圍的軟組織,可以使用更深層的按摩手法,以進一步減輕肌肉筋膜的張力.
- 神經鬆動術(Neural Mobilization): 持續進行神經滑動練習,並可以根據情況適度增加動作的幅度.
- 關節鬆動術(Joint Mobilization): 如果發現足部或踝關節的活動度受限,物理治療師可能會進行輕柔的關節鬆動術,以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度,改善足部的生物力學. (此為專業徒手治療,請由物理治療師執行。)
慢性期
此階段的目標是維持和進一步提升功能,預防復發。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進階肌力訓練: 逐步增加足部和小腿肌群的肌力訓練強度和難度,可以使用彈力帶或輕重量進行訓練.
- 彈力帶踝關節內翻/外翻運動: (預備動作:坐姿,將彈力帶套在雙腳足弓處,一手固定彈力帶的一端。動作本身:緩慢地將患側腳踝向內或向外轉動,抵抗彈力帶的阻力。然後緩慢回到起始位置。注意發力:主要使用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避免代償動作:避免膝蓋或髖關節的過度轉動。)
- 單腳提踵: (預備動作:站立,雙手扶住椅背或牆壁。動作本身:抬起健側腳,用患側腳踮起腳尖,感覺小腿後側肌肉收縮,然後緩慢放下。注意發力:主要使用患側小腿後側肌肉的力量。避免代償動作:避免身體晃動或失去平衡。)
- 功能性訓練: 進行模擬日常活動或運動的訓練,例如踮腳走路、弓箭步、階梯訓練等,以提升足部在不同活動中的穩定性和功能.
- 步態矯正: 物理治療師會評估患者的步態,並給予步態調整的建議和訓練,以減少足底內側的壓力.
- 本體感覺訓練: 透過不穩定的平面(例如平衡板或軟墊)進行訓練,提升足部的本體感覺,增強在動態活動中的穩定性.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深層軟組織鬆動: 針對緊繃的肌肉筋膜進行更深層的鬆動,可以使用工具輔助鬆動(例如筋膜刀).
- 神經鬆動術(Neural Mobilization): 持續進行,並可根據患者的反應調整動作和強度.
其他物理治療方式
除了動作治療和徒手治療外,物理治療師可能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考慮使用以下輔助治療方式:
-
儀器治療:
- 超音波(Ultrasound): 利用高頻聲波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和修復,減輕發炎和疼痛.
- 電療(Electrotherapy): 例如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可以透過電刺激減輕疼痛.
- 雷射治療(Laser Therapy): 低能量雷射可能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
-
輔具使用:
- 鞋墊或足弓支撐墊(Orthotics): 根據患者的足部生物力學評估結果,使用客製化或市售的足弓支撐墊,以改善足底壓力分布,減少巴克斯特神經受到的壓力.
- 夜間副木(Night Splint): 類似足底筋膜炎使用的夜間板,可以維持踝關節在輕微背屈的位置,可能有助於減輕足底內側的張力.
自我保健運動
患者可以在家中進行一些簡單的伸展和按摩,以幫助緩解疼痛和維持療效:
-
小腿後側肌伸展: (預備動作:站立,一腳向後伸直,腳跟踩地。雙手扶住牆壁或其他支撐物。動作本身:身體緩慢向前傾,直到感覺小腿後側有伸展感,維持15-30秒,重複數次。可以調整後腳的膝蓋是否彎曲,以伸展不同部位的小腿肌肉。)
-
足底筋膜伸展: (預備動作:坐姿或站立。動作本身:將患側腳放在對側膝蓋上,用手抓住腳趾,將腳趾向小腿方向拉伸,直到感覺足弓有伸展感,維持15-30秒,重複數次。)
-
按摩小球按摩: (預備動作:坐姿,將按摩小球(例如網球或高爾夫球)放在腳底,腳後跟內側疼痛的位置。動作本身:輕輕地在疼痛的區域滾動按摩小球,可以稍微施加壓力,每次按摩3-5分鐘。)
-
泡棉滾筒按摩小腿: (預備動作:坐姿,將泡棉滾筒放在小腿後側肌肉下方。雙手撐地,抬起臀部。動作本身:利用雙手和另一隻腳的力量,緩慢地在泡棉滾筒上前後滾動,按摩小腿後側肌肉,每次按摩1-2分鐘。)
採用正確的姿勢、運動與動作來協助恢復
在日常生活中維持正確的姿勢和動作模式,對於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的恢復和預防復發至關重要:
-
站立姿勢:
- 重心平均分配: 站立時,確保身體的重量平均分配在雙腳上,避免過度將重心放在腳後跟內側.
- 維持足弓: 盡量維持正常的足弓,避免足弓過度塌陷(內旋). 如果需要長時間站立,可以考慮使用有足弓支撐的鞋墊.
- 避免久站不動: 如果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盡量適時地活動腳踝和腳趾,或稍微變換站立的姿勢,以減少足部持續承受的壓力. (應該避免代償動作:身體晃動或過度依賴單側站立。)
-
行走與運動:
- 選擇合適的鞋子: 穿著具有良好足弓支撐、吸震能力佳、且大小合適的鞋子. 避免長時間穿著平底鞋、高跟鞋或過於窄小的鞋子. (應該避免代償動作:拖著腳走路或用腳尖過度用力。)
- 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 如果要開始進行運動,應該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和強度,避免突然的過度負荷.
- 注意運動後的伸展: 運動後進行充分的足部和小腿肌肉伸展,有助於放鬆肌肉,減少對神經的壓力. (伸展時應感到肌肉的輕微拉伸感,避免產生疼痛。)
- 避免在不平坦的地面上長時間活動: 不平坦的地面會增加足部生物力學的壓力,應盡量避免在 таких поверхностях 上長時間行走或運動.
-
坐姿:
- 雙腳平放地面: 坐著時,確保雙腳平穩地踩在地面上,避免懸空或交叉雙腿,以維持正常的下肢血液循環.
-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長時間坐著也要適時起身活動,伸展腿部和腳踝. (應該避免代償動作:翹腳或身體歪斜。)
物理治療師的小叮嚀
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雖然容易被忽略,但透過專業的物理治療和積極的自我保健,是可以有效緩解症狀並恢復功能的。如果你感到腳後跟內側有不明原因的疼痛,特別是伴隨麻木或電擊感時,務必尋求專業的評估與診斷。早期介入治療可以獲得更好的療效,並減少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礙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選擇合適的鞋子、維持正確的姿勢、適度的運動以及體重控制,都是預防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的重要措施。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您的個人狀況,提供最專業且全面的治療計畫,協助您擺脫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的困擾,重拾健康活力的生活!
問與答
-
請問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會自己好嗎?答:如果沒有針對根本原因進行處理,例如改善足部生物力學或減輕神經壓迫,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的症狀通常不會自行消失,反而可能隨著時間加重。
-
物理治療多久才會有效果?答:治療效果因人而異,通常在數週的物理治療後會開始感受到症狀的改善。持續且規律的治療和自我保健非常重要。
-
穿矯正鞋墊對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有幫助嗎?答:對於因足部生物力學異常(例如過度內旋)引起的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穿著具有足弓支撐的矯正鞋墊可以幫助改善足底壓力分布,減輕神經受到的壓力,通常會有幫助。
-
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需要開刀嗎?答:大多數的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可以透過保守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得到改善,手術通常是最後的手段,適用於保守治療無效且症狀嚴重的患者。
-
運動會讓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更嚴重嗎?答:某些高衝擊性或需要長時間站立的運動可能會加重症狀。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您的情況建議適合的運動種類和強度。
-
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和足底筋膜炎要怎麼區分?答:主要的區別在於疼痛的位置和性質。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的疼痛通常更集中在腳後跟內側,可能伴隨麻木或電擊感;足底筋膜炎的疼痛通常在早晨或休息後的第一步最為明顯,壓痛點多位於足底中央。專業的評估可以更準確地區分。
-
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嗎?答:體重控制、選擇合適的鞋子、避免長時間維持不良姿勢,以及積極參與物理治療和自我保健運動,都是幫助恢復和預防復發的重要因素。
專業協助
如果您正受到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的困擾,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擁有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團隊,包括黃博靖物理治療師,我們提供專業的評估、診斷和個人化的物理治療計畫,協助您減輕疼痛、恢復功能,重拾健康的生活。歡迎您隨時與我們聯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 網站: https://www.ajwkptc.com
- 地址: 台北市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 電話: 02-27177600
- FB: https://www.facebook.com/ajwkptc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jwk_physiotherapy/
-
LINE@: https://lin.ee/lQJBPXL
我們位於台北市,提供專業的物理治療服務。如果您在尋找台北市物理治療、台北市物理治療所,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是您的優質選擇。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症 #內側足跟神經卡壓 #腳後跟痛 #神經卡壓 #物理治療 #運動治療 #徒手治療 #台北市物理治療 #台北市物理治療所
參考資料
- Brukner & Khan’s Clinical Sports Medicine
- Essential Orthopaedics
- Evidence-based Orthopedics
- Functional-Atlas-of-the-Human-Fascial-System
- Kinesiology_ The Mechanics and Pathomechanics of Human Movement
- MOVEMENT SYSTEM IMPAIRMENT SYNDROMES of the Extremities,Cervical and Thoracic Spines
- Magee’s Orthopedic Physical Assessment
- Management of Commo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by Hertling
- 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
- Orthopaedic Physical Therapy
- muscles testing and function with posture and pain
- essentials-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musculoskeletal-disorders-pain-and-rehabil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