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常見的骨科復健科疾病 > 腕關節手掌與手指
文章分類Article
舟狀骨骨折 Scaphoid Fracture
手腕痛到懷疑人生?深入了解惱人的舟狀骨骨折與神隊友物理治療助你重返健康!
別讓小骨頭痛成大麻煩!安健維康物理治療師黃博靖帶你走出舟狀骨骨折的陰霾
文章目錄
- 前言
- 個案分享
- 疾病的介紹
- 疾病所在位置的解剖與關節的生物力學與肌動學
- 疾病的自我檢查方式
- 常見的引發該疾病的原因
- 物理治療方式
- 自我保健運動
- 採用正確的姿勢、運動與動作來協助恢復
- 物理治療師的小叮嚀
- 問與答
- 專業協助
- 參考資料
前言
你的手腕在不經意間就隱隱作痛嗎? 曾經不小心跌倒,手腕到現在還是不太靈活? 舟狀骨骨折這個聽起來有點陌生的名詞,可能正是讓你困擾的元兇! 舟狀骨骨折,一個常見卻又容易被忽略的腕部傷害,到底會帶來哪些困擾?又該如何透過物理治療找回手腕的活力呢? 舟狀骨骨折常常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而被誤認為只是手腕扭傷,但若置之不理,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別擔心!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黃博靖物理治療師將帶你深入了解舟狀骨骨折,並提供專業的物理治療建議,幫助你擺脫舟狀骨骨折的困擾,重拾健康的手腕功能。讓我們一起戰勝舟狀骨骨折吧!
個案分享
32歲的小李是一位熱愛籃球的上班族,一次激烈的籃球比賽中,他不慎跌倒,當時他本能地用手撐地。當下他感到手腕一陣劇痛,但休息幾天後,疼痛似乎減輕了不少,他便以為只是單純的扭傷,沒有特別在意。然而,接下來的幾個月,只要他的手腕稍微用力,就會感到隱隱作痛,尤其是在投籃或做伏地挺身時,疼痛感更加明顯。他甚至覺得手腕的活動度也變差了,讓他無法像以前一樣靈活地運球和投籃。直到有一天,疼痛實在讓他無法忍受,他才到醫院做了詳細檢查,結果竟然是舟狀骨骨折。醫師建議他接受治療,並尋求物理治療的協助。來到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後,經過黃博靖物理治療師的詳細評估和量身定制的物理治療計畫,小李的手腕疼痛逐漸緩解,活動度也慢慢恢復,最終他又能重返球場,享受他熱愛的籃球運動了。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即使初期症狀不明顯,但若手腕持續疼痛不適,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舟狀骨骨折是需要及時且妥善處理的。
疾病的介紹
- *舟狀骨骨折(Scaphoid Fracture)**指的是位於手腕拇指側,也就是解剖學上的「鼻菸壺」(anatomical snuff box)位置的舟狀骨發生骨折。舟狀骨是構成腕關節的重要骨骼之一,對於手腕的穩定性和運動功能至關重要。由於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血液供應模式,舟狀骨骨折的癒合可能較為緩慢,且容易發生併發症。
-
*常見的症狀與徵象(symptom and sign)**可能包括:
- *疼痛(Pain):**通常在手腕拇指側的「鼻菸壺」區域有明顯的局部疼痛,疼痛可能會因為手腕的活動或抓握動作而加劇。但有時疼痛的原因並不明顯。骨折周圍通常會有明顯的壓痛(tenderness)。
- *腫脹(Swelling):**受傷後,局部可能會迅速出現腫脹,並隨著時間擴散。
- *活動受限(Limited Range of Motion):**手腕的活動可能會因為疼痛而受到限制。
- *握力下降(Decreased Grip Strength):**因為疼痛和不適,患者的握力可能會下降。
- 畸形(Deformity):雖然舟狀骨骨折較少出現明顯的畸形,但在某些嚴重的移位性骨折中仍可能觀察到。
- *壓痛(Tenderness):**在鼻菸壺處的觸診會有明顯的壓痛感。進行芬克爾斯坦試驗(Finkelstein’s test)時可能會加劇疼痛。縱向加壓拇指(longitudinal compression of the thumb)時也可能引發疼痛。
疾病的分級(Classification):
舟狀骨骨折可以根據不同的面向進行分級:
-
根據骨折位置(Location):
- *近端(Proximal):**骨折發生在靠近手腕的舟狀骨部分。這類骨折由於血液供應較差,癒合較為困難,且容易發生缺血性壞死(avascular necrosis, AVN)。
- 腰部(Waist):骨折發生在舟狀骨的中間部分,是最常見的舟狀骨骨折位置。
- *遠端(Distal):**骨折發生在靠近拇指的舟狀骨部分,包括遠端關節面和舟狀骨結節(tubercle)的骨折。這類骨折通常癒合較快。
-
根據骨折穩定性(Stability):
- *穩定性骨折(Stable Fracture):**骨折碎片沒有明顯的位移。通常定義為X光影像上骨折碎片位移小於1毫米(mm),或沒有明顯的腕骨間角度異常।
- *不穩定性骨折(Unstable Fracture):**骨折碎片有明顯的位移。定義包括X光影像上骨折碎片位移大於1毫米,或出現特定的腕骨間角度異常,例如月骨-頭狀骨角度(lunocapitate angulation)大於15度,或舟月骨角度(scapholunate angulation)在側面影像上大於45度。
-
其他分類系統:
- 赫伯特-費舍爾分類(Herbert and Fischer classification):根據骨折的穩定性、延遲癒合和不癒合等因素將舟狀骨骨折分為A到D四種類型,並包含更詳細的亞型。
- *魯斯分類(Russe classification):**根據骨折線的方向來預測骨折的穩定性和癒合情況。
- *梅奧分類(Mayo classification):**將舟狀骨分為近端、中間和遠端三分之一,並根據位置劃分。
不同分級的舟狀骨骨折在症狀和癒合預後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近端骨折由於血液供應較差,更容易發生不癒合和缺血性壞死。不穩定性骨折由於骨折碎片位移,可能需要更積極的治療方式。因此,準確的診斷和分級對於制定合適的治療計畫至關重要。
疾病所在位置的解剖與關節的生物力學與肌動學
舟狀骨(scaphoid bone)是腕部近排(proximal row)的八塊小骨頭之一,位於拇指側,是連接近排和遠排(distal row)腕骨的重要橋樑。其形狀呈彎曲的船形,約佔所有腕骨骨折的70%。
解剖學(Anatomy):
舟狀骨的近端與橈骨(radius)的關節面形成腕橈關節(radiocarpal joint)的一部分,遠端則與大多角骨(trapezium)、小多角骨(trapezoid)和頭狀骨(capitate)形成關節。舟狀骨沒有肌肉直接附著,其運動主要受到周圍韌帶和關節囊的影響。重要的韌帶包括舟月韌帶(scapholunate ligament)、舟頭韌帶(scaphocapitate ligament)、橈舟頭韌帶(radioscaphocapitate ligament)等।舟狀骨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遠端進入的血管,因此,發生在舟狀骨腰部或近端的骨折可能會影響近端骨折碎片的血液供應,增加缺血性壞死的風險。
關節的生物力學與肌動學(Joint Biomechanics and Kinesiology):
腕關節是一個複雜的多軸關節,允許手腕進行屈曲(flexion)、伸直(extension)、橈側偏移(radial deviation)和尺側偏移(ulnar deviation)等多個方向的運動。舟狀骨在這些運動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 *屈曲和伸直(Flexion and Extension):**在手腕從伸直到屈曲的過程中,舟狀骨會相對於橈骨掌側彎曲(palmar flexion),而在從屈曲到伸直的過程中則會背側伸展(dorsal extension)。舟月韌帶對於限制舟狀骨的過度掌側彎曲和月骨的過度背側伸展至關重要。
- *橈側和尺側偏移(Radial and Ulnar Deviation):**在橈側偏移時,舟狀骨的近端向橈側平移,且舟狀骨會發生屈曲;而在尺側偏移時,這些運動則會反向發生。舟狀骨作為近排腕骨的關鍵組成部分,其正常的運動對於維持腕關節的整體穩定性和運動協調性至關重要。當舟狀骨發生骨折時,其正常的運動模式會受到干擾,導致腕關節的生物力學發生改變,進而影響手腕的活動度和力量。例如,骨折後的舟狀骨可能會出現角度異常或長度縮短,這會影響周圍腕骨的排列和運動,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腕關節不穩定甚至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在日常生活中和運動中,腕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性都至關重要。許多運動,例如籃球的運球和投籃、羽球的揮拍、網球的反手拍,以及重量訓練中的臥推和硬舉等,都高度依賴腕關節的功能。「鼻菸壺」區域的肌肉,包括外展拇長肌(abductor pollicis longus)、伸拇短肌(extensor pollicis brevis)和伸拇長肌(extensor pollicis longus),在拇指的活動和腕關節的穩定性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舟狀骨骨折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礙可能會影響這些肌肉的正常收縮和協調,進一步限制手部和手腕的功能。
錯誤的姿勢,例如長時間使用電腦時手腕過度伸直或屈曲,或是提重物時手腕姿勢不當,可能會增加腕關節的壓力,長期下來可能間接影響舟狀骨的健康。然而,舟狀骨骨折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單次的外力撞擊,例如跌倒時手腕撐地。
疾病的自我檢查方式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自我檢查手腕是否可能存在舟狀骨骨折的方法,但請注意,這些僅為初步判斷,最終診斷仍需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
- *鼻菸壺壓痛測試:**用另一隻手的拇指輕輕按壓位於手腕拇指根部,靠近手背側的凹陷處,即「鼻菸壺」區域。如果按壓時有明顯的局部壓痛,則可能提示舟狀骨存在問題。
- *舟狀骨結節壓痛測試:**將手掌朝上,在手腕靠近拇指根部,掌面凸起的骨頭(舟狀骨結節)處進行按壓。如果感到壓痛,也可能提示舟狀骨受傷।
- *手腕活動測試:**嘗試進行手腕的屈曲、伸直、橈側偏移和尺側偏移等動作。如果這些動作引發疼痛,尤其是在拇指側,則需要注意।
- *握力測試:**比較雙手的握力。如果受傷的手握力明顯下降,且伴隨拇指側的手腕疼痛,則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
- *縱向加壓拇指測試:**握住受傷手的拇指末端,沿著拇指的方向輕輕向手腕方向加壓。如果這引起手腕拇指側的疼痛,則可能提示舟狀骨問題।
需要鑑別診斷的其他疾病:
手腕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在自我檢查時,也需要考慮以下其他可能導致類似症狀的疾病:
- *手腕扭傷(Wrist Sprain):**通常也會有疼痛和腫脹,但壓痛點可能較為廣泛。
- *其他腕骨骨折(Other Carpal Fractures):**例如月骨骨折、鉤骨骨折等,疼痛位置和誘發因素可能有所不同。
-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ear, TFCC Tear):**疼痛通常位於手腕尺側(小指側)。
- *手腕肌腱炎(Wrist Tendinitis)或腱鞘炎(Tenosynovitis):**例如迪奎凡氏腱鞘炎(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疼痛通常位於拇指外展長肌和伸拇短肌的肌腱處।
-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主要症狀為手指麻木和刺痛,尤其是在夜間。
- *腕關節退化性關節炎(Wrist Osteoarthritis):**通常是慢性疼痛,可能伴有晨僵。
如果您自我檢查後發現有上述任何可疑的症狀或體徵,請務必儘快諮詢骨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等專業醫療人員,以獲得準確的診斷和及時的治療।切勿自行判斷或延誤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病情惡化或產生併發症。
常見的引發該疾病的原因
舟狀骨骨折最常見的發生原因是手部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強烈撞擊。以下詳細描述常見的引發舟狀骨骨折的原因:
- *跌倒時手腕撐地(Fall on an Outstretched Hand):**這是最主要的致病機制。當人們在跌倒時,為了保護自己會本能地伸出手臂支撐地面。如果此時手腕處於伸直(extension)和橈側偏移(radial deviation)的位置,那麼撞擊的力量會直接傳遞到舟狀骨,使其承受巨大的壓力,容易發生骨折。
-
運動傷害(Sports Injuries):許多運動都可能發生舟狀骨骨折,尤其是一些高衝擊性的運動或容易發生跌倒的運動:
- *籃球、排球、手球等球類運動:**在救球、落地或與他人碰撞時,手腕可能受到突然的撞擊।
- *滑板、溜冰、直排輪等極限運動:**這些運動中跌倒的風險較高,手腕在支撐地面時容易受傷。
- *體操、柔道、角力等需要支撐或翻滾的運動:**手腕需要承受較大的體重或外力。
- *冰上曲棍球、橄欖球等接觸性運動:**直接的撞擊或摔倒都可能導致手腕受傷।
- *自行車運動:**騎行中若發生意外摔倒,手腕也可能因撐地而骨折。
- *交通事故(Traffic Accidents):**車禍發生時,駕駛員或乘客的手腕可能因為撞擊方向盤或其他物體而受傷。
- *直接撞擊(Direct Impact):**手腕受到外力的直接撞擊,例如被重物砸到,也可能導致舟狀骨骨折।
- *高能量損傷(High-Energy Trauma):**一些嚴重的外傷事件,例如高處墜落等,可能造成包括舟狀骨在內的多處骨折。
其他可能影響因素:
雖然舟狀骨骨折主要是由外力引起,但也有一些因素可能增加發生的風險或影響癒合:
-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骨質密度較低的人,骨骼的強度較弱,即使是較小的外力也可能導致骨折。
- *腕部結構異常:**某些人可能因為先天或後天的腕部結構異常,使得舟狀骨更容易受到應力集中,增加骨折的風險。
- 重複性微小創傷(Repetitive Microtrauma):雖然舟狀骨骨折通常是單次急性損傷造成,但長期重複性的手腕壓力,尤其是在不正確的姿勢下,可能對舟狀骨造成累積性的微小損傷,使其更容易在一次較大的外力下發生骨折。
了解這些常見的致病原因,有助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和運動中更加注意保護手腕,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例如在進行高風險運動時佩戴護腕等,以降低舟狀骨骨折發生的可能性。
物理治療方式
舟狀骨骨折的物理治療在骨折癒合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重點。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骨折的類型、癒合進度以及是否存在併發症等因素,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
急性期(Acute Phase):(通常在骨折發生後的最初幾天到幾週,主要目標是減輕疼痛和腫脹,保護骨折部位)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冰敷(Ice Pack):**規律地冰敷手腕,每次15-20分鐘,有助於減輕疼痛和腫脹।
- *抬高手臂(Elevation):**盡可能將受傷的手臂抬高於心臟水平,促進血液和淋巴回流,減少腫脹।
- *維持其他關節的活動度(Maintaining Range of Motion of Uninvolved Joints):**在保護骨折部位的前提下,鼓勵患者進行手指、手肘和肩膀等未受影響關節的輕柔活動,以維持其活動度和血液循環।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軟組織按摩(Soft Tissue Massage):**輕柔地按摩前臂和手部的肌肉,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肌肉緊張。注意避開骨折部位的直接按壓。
- *淋巴引流(Lymphatic Drainage):**如果腫脹明顯,物理治療師可能會使用輕柔的淋巴引流技術,幫助排除組織中的多餘液體。
- *石膏或支架期間的照護指導(Guidance on Cast or Brace Care):**指導患者如何正確佩戴和照護石膏或支架,注意觀察是否有壓迫、皮膚發紅或麻木等情況।
亞急性期(Subacute Phase):(通常在骨折開始癒合後的幾週到幾個月,主要目標是逐步恢復手腕的活動度,減輕疼痛,開始輕柔的肌力訓練)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主動關節活動(Active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 AROM):**在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許可下,開始進行手腕輕柔的主動活動,包括屈曲、伸直、橈側偏移和尺側偏移。動作應緩慢且在不引起明顯疼痛的範圍內進行,避免過度用力或快速動作।
- *預備動作:**坐姿或站姿,手臂自然下垂或輕輕支撐在桌面上。
-
動作描述:
- *手腕屈曲和伸直:**緩慢地將手掌朝向下方彎曲(屈曲),然後再緩慢地將手背朝向上方彎曲(伸直)。
- *橈側和尺側偏移:**保持前臂不動,緩慢地將手掌朝向大拇指方向彎曲(橈側偏移),然後再緩慢地將手掌朝向小指方向彎曲(尺側偏移)。
- *注意事項:**動作過程中應感到輕微的拉伸感,但避免引起明顯疼痛。注意保持動作的平穩和緩慢,避免聳肩或使用其他部位代償。
- *輔助主動關節活動(Active-Assisted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 AAROM):**如果主動活動有困難或疼痛,可以使用另一隻手輔助進行活動,幫助擴大手腕的活動範圍।
- *手指和拇指的活動(Finger and Thumb Exercises):**持續進行手指的屈曲、伸直、外展和內收,以及拇指的屈曲、伸直、外展、內收和對掌等活動,以維持手部的功能।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輕柔的關節鬆動術(Gentle Joint Mobilization):**物理治療師可能會使用輕柔的手法鬆動腕關節周圍的關節,以減輕疼痛和僵硬,改善關節活動度。這些手法需要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評估後執行。
- *軟組織鬆動術(Soft Tissue Mobilization):**針對前臂和手部可能出現的軟組織沾黏或緊張進行鬆動,以改善組織彈性和血液循環。
慢性期(Chronic Phase)/ 恢復期(Rehabilitation Phase):(通常在骨折癒合後,主要目標是恢復完整的手腕活動度、力量、耐力和功能,並預防再次受傷)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阻力訓練(Resistive Exercises):**逐步增加手腕和前臂的肌力訓練।可以使用彈力帶、輕重量的啞鈴或裝水的寶特瓶等進行訓練。
-
手腕屈曲阻力訓練:
- *預備動作:**坐姿,前臂支撐在桌面上,手掌朝上,手腕懸空。手握彈力帶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桌腳或用另一隻手固定。
- *動作描述:**緩慢地將手腕向上彎曲,抵抗彈力帶的阻力。然後緩慢地回到起始位置。
- *注意事項:**保持前臂不動,只活動手腕。注意感受前臂掌側肌肉的發力。避免聳肩或身體晃動代償。
-
手腕伸直阻力訓練:
- *預備動作:**坐姿,前臂支撐在桌面上,手背朝上,手腕懸空。手握彈力帶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桌腳或用另一隻手固定。
- *動作描述:**緩慢地將手腕向上彎曲(手背朝向天花板),抵抗彈力帶的阻力。然後緩慢地回到起始位置。
- *注意事項:**保持前臂不動,只活動手腕。注意感受前臂背側肌肉的發力。避免聳肩或身體晃動代償。
-
橈側偏移阻力訓練:
- *預備動作:**坐姿,前臂支撐在桌面上,拇指朝上,手腕懸空。手握彈力帶一端,另一端固定在靠近身體的一側。
- *動作描述:**緩慢地將手腕向拇指方向彎曲,抵抗彈力帶的阻力。然後緩慢地回到起始位置。
- *注意事項:**保持前臂不動,只活動手腕。注意感受前臂外側肌肉的發力。避免聳肩或身體晃動代償。
-
尺側偏移阻力訓練:
- *預備動作:**坐姿,前臂支撐在桌面上,拇指朝上,手腕懸空。手握彈力帶一端,另一端固定在遠離身體的一側。
- *動作描述:**緩慢地將手腕向小指方向彎曲,抵抗彈力帶的阻力。然後緩慢地回到起始位置。
- *注意事項:**保持前臂不動,只活動手腕。注意感受前臂內側肌肉的發力。避免聳肩或身體晃動代償。
-
前臂旋前和旋後阻力訓練:
- *預備動作:**坐姿,手肘彎曲90度,前臂向前伸直,手握輕重量啞鈴。
- *動作描述:**保持手肘不動,緩慢地將手掌轉向上方(旋後),然後再緩慢地將手掌轉向下方(旋前),抵抗啞鈴的重量。
- *注意事項:**保持手肘靠近身體,只活動前臂。注意感受前臂肌肉的發力。避免聳肩或身體晃動代償。
- *本體感覺訓練(Proprioceptive Training):**訓練手腕的穩定性和協調性।例如,在不平穩的表面上進行手部支撐,或進行需要手眼協調的活動。
- *功能性訓練(Functional Training):**模擬日常生活和運動中需要使用的手腕動作,逐步恢復手腕在這些活動中的功能।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進階關節鬆動術(Advanced Joint Mobilization):**如果關節活動仍受限,物理治療師可能會使用更進階的手法來恢復關節的正常活動度।
- *疤痕組織處理(Scar Tissue Management):**如果手術治療留有疤痕,物理治療師會進行疤痕按摩和鬆動,以改善疤痕的柔軟度和活動度。
運動治療在整個物理治療過程中都至關重要,它有助於恢復手腕的活動度、力量和功能,並預防再次受傷。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患者的進展情況調整運動的強度和類型。
自我保健運動
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你也可以在家進行一些簡單的自我保健運動,以幫助緩解疼痛,維持活動度:
-
手腕輕柔伸展:
- *手腕屈曲伸展:**伸直手臂,手掌朝下,用另一隻手輕輕將手指向下彎曲,感覺手腕背側的伸展,保持15-30秒,重複3-5次。
- *手腕伸直伸展:**伸直手臂,手掌朝下,將手背朝向上方彎曲,用另一隻手輕輕將手指朝向身體方向拉伸,感覺手腕掌側的伸展,保持15-30秒,重複3-5次。
- *前臂旋前旋後伸展:**彎曲手肘90度,手掌朝上,緩慢地將手掌轉向下,再轉向上,重複10-15次。
-
按摩:
- *前臂肌肉按摩:**用另一隻手輕輕揉捏前臂的肌肉,特別是感覺緊繃或痠痛的部位,可以幫助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 *使用按摩小球:**將按摩小球放在前臂肌肉下方,輕輕滾動,尋找壓痛點,並在壓痛點上停留片刻,進行深層按摩。
- *熱敷:**在慢性期,如果疼痛不明顯,可以在運動前進行熱敷,以幫助放鬆肌肉,增加組織的延展性।
注意事項:
- 進行自我保健運動時,應注意動作的輕柔和緩慢,避免引起明顯疼痛。
- 如果在運動過程中感到疼痛加劇或其他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並諮詢物理治療師。
- 自我保健運動應作為物理治療計畫的輔助,不能完全替代專業的物理治療。
採用正確的姿勢、運動與動作來協助恢復
在日常生活中維持正確的姿勢和動作模式對於舟狀骨骨折的恢復至關重要,並且有助於預防再次受傷।以下是一些建議:
-
*維持手腕在自然中立位:**在進行大多數日常活動時,盡量保持手腕處於自然、放鬆的中立位置,避免長時間的過度屈曲、伸直或側向偏移।
-
姿勢維持:
- *使用電腦時:**調整鍵盤和滑鼠的位置,使手腕保持水平,避免過度彎曲或伸直。可以使用手腕支撐墊來幫助維持正確姿勢।
- *提重物時:**盡量使用整個手臂的力量,避免手腕單獨承受過大的重量。握持重物時,保持手腕直立,不要彎曲।
- *閱讀或使用手機時:**調整姿勢,避免手腕長時間處於不自然的彎曲角度।
-
避免代償動作:
- 在進行需要手腕力量的活動時,注意不要過度使用手肘或肩膀的力量來代償手腕的不足。感受手腕和前臂肌肉的參與。
- 例如,在擰毛巾或開瓶蓋時,避免身體的過度轉動來輔助。
- *避免會加重手腕壓力的活動:**在骨折完全癒合和手腕功能恢復之前,應避免參與可能對手腕造成過度壓力或撞擊的活動,例如需要手腕支撐的運動(如伏地挺身、瑜伽的某些體式)、高衝擊性運動或可能發生跌倒的運動।
- *逐步恢復運動:**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逐步恢復運動強度和類型।初期應選擇對手腕壓力較小的運動,例如散步、游泳等,並逐漸增加手腕的參與。
- *運動前的熱身和運動後的緩和:**在進行任何運動前,都要進行充分的手腕和前臂的熱身運動,以增加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彈性。運動後也要進行緩和運動和伸展,幫助肌肉放鬆,減輕運動後的酸痛।
- *佩戴護腕:**在進行某些可能增加手腕壓力的活動或運動時,可以考慮佩戴護腕提供額外的支撐和保護।但長期依賴護腕可能會導致手腕肌肉力量下降,因此應在物理治療師的建議下使用。
- *注意手部的休息:**避免長時間重複使用手腕,給予手部足夠的休息時間,尤其是在感覺疲勞或不適時।
錯誤的動作模式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對癒合中的舟狀骨造成不良影響,延緩康復進程,甚至導致再次受傷。因此,時刻注意手腕的姿勢和動作模式,並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功能性訓練,學習正確的用力方式,對於舟狀骨骨折的恢復至關重要。
物理治療師的小叮嚀
舟狀骨骨折雖然是常見的腕部損傷,但由於其特殊的血液供應和癒合特性,需要特別的注意和照顧。早期診斷和適當的治療是避免併發症(如不癒合和缺血性壞死)的關鍵。物理治療在舟狀骨骨折的康復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急性期的疼痛和腫脹管理,到亞急性期的活動度恢復,再到慢性期的肌力訓練和功能重建,物理治療師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畫।
請記住,康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毅力。積極配合物理治療師的指導,堅持進行家庭運動,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手腕,避免不正確的姿勢和動作,才能幫助你的手腕盡快恢復健康,重返正常生活和運動。如果你在康復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或不適,隨時與你的物理治療師溝通,他們會提供專業的建議和協助。
問與答
- 問題: 跌倒後手腕只是輕微疼痛,需要擔心是舟狀骨骨折嗎? 解答: 即使只是輕微疼痛,如果按壓手腕拇指側的「鼻菸壺」區域有明顯壓痛,仍有可能是舟狀骨骨折,建議儘早就醫檢查。
- 問題: 舟狀骨骨折一定要開刀嗎? 解答: 不一定。如果骨折沒有移位(穩定性骨折),通常可以採取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療。但如果骨折有明顯移位或不穩定,則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 問題: 石膏固定期間可以做什麼運動? 解答: 在石膏固定期間,可以進行手指、手肘和肩膀等未受影響關節的輕柔活動,以維持血液循環和關節活動度。
- 問題: 物理治療大約需要多久時間? 解答: 物理治療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取決於骨折的嚴重程度、癒合情況以及個人的康復進度,通常需要數週到數個月不等।
- 問題: 舟狀骨骨折癒合後,手腕會完全恢復正常嗎? 解答: 透過積極的物理治療和正確的自我保健,大多數患者的手腕功能可以得到顯著恢復。但部分患者可能仍會留下輕微的活動受限或力量下降।
- 問題: 運動員發生舟狀骨骨折後還能回到運動場上嗎? 解答: 是的,許多運動員在經過適當的治療和完整的物理治療後,都能夠重返運動場。但需要確保骨折完全癒合,手腕功能恢復良好,並在物理治療師的評估下逐步恢復運動強度。
- 問題: 如何預防再次發生舟狀骨骨折? 解答: 在進行高風險活動時佩戴護腕,注意避免跌倒,學習正確的運動技巧和動作模式,並保持骨骼健康(例如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有助於預防再次發生।
專業協助
如果您懷疑自己有舟狀骨骨折,或者您已經被診斷出舟狀骨骨折並正在尋求專業的物理治療協助,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是您值得信賴的選擇。我們的黃博靖物理治療師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為您提供全面的評估和量身定制的物理治療計畫,幫助您減輕疼痛、恢復活動度、增強肌力,並重返您熱愛的活動。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電話:02-27177600 網站:https://www.ajwkptc.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ajwkptc IG:https://www.instagram.com/ajwk_physiotherapy/ LINE@:https://lin.ee/lQJBPXL
我們期待您的來訪,讓我們一同攜手,幫助您擺脫舟狀骨骨折的困擾,重拾健康活力的手腕!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舟狀骨骨折 #運動治療 #物理治療 #台北市物理治療 #台北市物理治療所
參考資料
- Evidence-based Orthopedics
- Magee 6 Orthopedic Physical Assessment- David J.
- Management of Commo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by Hertling
- 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 3th
- Orthopaedic Physical Therapy
- Sports Injuries Handbook -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 Textbook of Orthopedics
- Textbook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 (4 Volumes)
- Therapeutic Exercise Foundations and Techniques 6th
- TriggerPointManualUpper
- _Movement_System
- essentials-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musculoskeletal-disorders-pain-and-rehabilitation-4e-2018-
- kinesiology_of_the_musculoskeletal_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