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常見的骨科復健科疾病 > 肘關節
文章分類Article
尺側副韌帶損傷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
揮別手肘內側的隱隱作痛!尺側副韌帶損傷(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的物理治療全攻略
文章段落導覽
- 揮別手肘內側的隱隱作痛!尺側副韌帶損傷(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的物理治療全攻略
- 前言
- 個案分享
- 疾病的介紹
- 疾病所在位置的解剖與關節的生物力學與肌動學
- 疾病的自我檢查方式
- 常見的引發該疾病的原因
- 物理治療方式
- 自我保健運動
- 採用正確的姿勢、運動與動作來協助恢復
- 物理治療師的小叮嚀
- 問與答
- 專業協助
- 參考資料
前言
你是否在投擲、揮動球拍,甚至是只是想撐起身體時,感到手肘內側傳來一陣難以言喻的疼痛?這種疼痛是否讓你懷疑自己是不是「鐵手」了?小心!這很可能是 尺側副韌帶損傷(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 在向你發出警訊!尺側副韌帶損傷 不僅影響你的運動表現,更可能讓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動作都變得煎熬。別擔心,透過專業的物理治療,你可以有效擺脫 尺側副韌帶損傷 的困擾,重拾健康的肘關節!
個案分享
熱愛棒球的小明是一位極具潛力的投手,近期在一次高強度的投球訓練後,他開始感到右手肘內側出現明顯的疼痛,尤其是在投球的加速期,疼痛感更是加劇,甚至影響了他的投球準度與球速。起初他不以為意, 以為休息幾天就會好轉,但疼痛卻持續困擾著他,讓他不得不暫停了熱愛的棒球運動。經醫師診斷後,確認小明是 尺側副韌帶損傷。為了重返球場,小明積極尋求 物理治療 的協助。在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為他設計了一套完整的 運動治療 方案,並搭配徒手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明的肘關節疼痛明顯減輕,活動度也逐漸恢復,最終順利重返他熱愛的棒球場。
疾病的介紹
尺側副韌帶損傷(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 是指位於手肘內側的尺側副韌帶(UCL)因外力或長期過度使用而發生的撕裂或拉傷。這條韌帶對於維持肘關節的穩定性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承受外翻應力(valgus stress)時。尺側副韌帶損傷 在需要頻繁進行過頭投擲動作的運動員中尤其常見,因此又常被稱為「投手肘(pitcher's elbow)」或「棒球肘(baseball elbow)」。
常見的症狀與體徵(symptom and sign)包括:
- 手肘內側疼痛,可能在特定動作下加劇,例如投擲的加速期。
- 肘關節活動時可能出現聲響或不穩定的感覺。
- 按壓手肘內側骨突(medial epicondyle)下方時有壓痛感。
- 肘關節活動範圍受限,特別是伸直或彎曲末端可能出現疼痛。
- 在進行需要肘關節穩定性的動作時,力量減弱。
- 可能伴隨尺神經(ulnar nerve)受到刺激的症狀,例如小指和無名指麻木或刺痛。
疾病的分級:
雖然來源中沒有明確提到 尺側副韌帶損傷 的分級,但一般而言,韌帶損傷會根據撕裂的程度分為以下幾級:
- 第一級: 韌帶輕微拉傷,沒有明顯撕裂,症狀輕微。
- 第二級: 韌帶部分撕裂,可能出現輕度不穩定,疼痛和功能受限較明顯。
- 第三級: 韌帶完全撕裂,肘關節不穩定,疼痛劇烈,功能喪失。
不同的損傷程度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但確切的診斷仍需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評估。
疾病所在位置的解剖與關節的生物力學與肌動學
要了解 尺側副韌帶損傷,我們需要先認識肘關節的構造以及 尺側副韌帶 所扮演的角色。肘關節主要由肱骨(humerus)的遠端、尺骨(ulna)的近端和橈骨(radius)的近端構成。而 尺側副韌帶(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UCL),正如其名,位於肘關節的尺側(內側)。尺側副韌帶 是一個由前束、後束和橫束組成的複合結構。前束 是最主要也是最強壯的部分,在肘關節彎曲的不同角度下都提供穩定性,尤其是在 30 度到 90 度彎曲時最為重要。後束 在肘關節高度彎曲時提供穩定性。而橫束 的功能目前認為較少,主要連接尺骨的鷹嘴突(olecranon)和冠狀突(coronoid process),對於關節的整體穩定性也有一定的貢獻。
肘關節是一個複雜的滑車關節(trochlear joint)和球窩關節(ball-and-socket joint)的組合,允許我們進行屈曲(flexion)、伸直(extension)、旋前(pronation)和旋後(supination)等動作。在進行屈曲和伸直時,肱骨的滑車(trochlea)與尺骨的半月切跡(semilunar notch)相互作用,形成主要的運動平面。而橈骨頭(radial head)則與肱骨的小頭(capitellum)形成關節,主要參與旋轉動作。
尺側副韌帶 最主要的功能是抵抗外翻應力(valgus stress)。想像一下投擲棒球的動作,當手臂從後擺到前揮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手臂幾乎完全展開的「後期cocking」和「加速期(acceleration)」階段,手部的遠端會產生一個向外的力量,試圖讓肘關節向外打開,這就是外翻應力。此時,尺側副韌帶 就像一條強韌的繩索,緊緊地拉住肱骨和尺骨,阻止肘關節過度外翻,維持關節的穩定性。早期的 尺側副韌帶重建手術(UCL reconstruction) 就是針對投擲運動員在這些階段中韌帶承受的巨大壓力而發展出來的。
與 尺側副韌帶 協同作用的肌肉群也對肘關節的穩定性至關重要。環繞在肘關節周圍的肌肉,包括屈肌群(例如肱二頭肌 biceps brachii、肱肌 brachialis、肱橈肌 brachioradialis)、伸肌群(例如肱三頭肌 triceps brachii、肘肌 anconeus)以及前臂的旋前肌群(例如旋前圓肌 pronator teres、旋前方肌 pronator quadratus)和旋後肌群(例如旋後肌 supinator、肱二頭肌),都透過其收縮產生力量,並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動態穩定性。特別是前臂的屈腕肌群,例如尺側屈腕肌(flexor carpi ulnaris, FCU)和橈側屈腕肌(flexor carpi radialis, FCR),它們的起點都位於肱骨內上髁(medial epicondyle),與 尺側副韌帶 的起點非常接近。尺側屈腕肌(FCU)與 尺側副韌帶 的關係密切,在復健後期加強屈腕和尺偏的動作,有助於提供額外的動態穩定性。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肌肉的協調性不足,或者在疲勞狀態下,它們無法有效地抵抗外翻應力,導致大部分的壓力都集中在 尺側副韌帶 上,長期下來就容易造成 尺側副韌帶損傷。《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也提到,前臂肌肉的激痛點(trigger points)可能會影響肘關節的功能和穩定性。例如,如果屈腕肌群過於緊繃或無力,就可能增加 尺側副韌帶 的負擔。
此外,不良的運動姿勢和生物力學也容易導致 尺側副韌帶損傷。例如,在投擲動作中,如果過度依賴手臂的力量,而核心肌群和下肢的力量沒有充分參與,就會造成手臂承受過大的壓力。全身性的動作鏈對於分散關節壓力至關重要。如果動作鏈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其他關節承受過度的負荷。
疾病的自我檢查方式
若您懷疑自己可能罹患 尺側副韌帶損傷,可以嘗試進行以下簡單的自我檢查:
- 疼痛誘發測試: 輕輕按壓您的手肘內側骨突下方,看看是否有明顯的壓痛感。嘗試進行模擬投擲的動作,特別注意在手臂接近完全伸直並加速的階段,手肘內側是否出現疼痛。
- 不穩定感測試: 輕輕地將您的手肘伸直約 20-30 度,然後嘗試輕微地向外側施加壓力(外翻應力),感受手肘內側是否有鬆動或不穩定的感覺。請注意,此動作不應強迫進行,若感到明顯疼痛請立即停止。
- 尺神經症狀檢查: 注意您的無名指和小指是否有麻木、刺痛或感覺異常的情形。
需要鑑別診斷的其他疾病可能包括:
- 內上髁炎(Medial Epicondylitis): 也稱為高爾夫球肘(golfer's elbow),疼痛位置與 尺側副韌帶損傷 相似,但主要影響的是屈腕肌腱的附著處。
- 尺神經壓迫(Ulnar Nerve Entrapment): 尺神經在通過肘關節內側的尺神經溝(cubital tunnel)時可能受到壓迫,引起麻木、刺痛等神經症狀。周圍肌肉的激痛點也可能加重尺神經的壓迫。
- 肘關節內游離體或骨軟骨病灶(Loose bodies or osteochondral lesion): 可能引起肘關節疼痛、卡頓或活動受限。
- 頸部神經根病變(Radiculopathy): 來自頸椎的神經壓迫也可能導致手臂疼痛。
提醒您,以上自我檢查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專業醫療診斷。如果您有任何疑慮,請務必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以獲得正確的評估和治療建議。
常見的引發該疾病的原因
尺側副韌帶損傷 的發生通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最常見的原因與 重複性的過頭投擲動作 相關。這使得棒球、壘球、標槍、手球等運動員成為高風險族群。以下將更詳細地說明常見的引發原因:
- 高頻率與高強度的投擲運動: 在棒球投手的訓練和比賽中,需要進行大量的投球動作。每一次的投球,特別是在加速期,尺側副韌帶 都承受著巨大的外翻應力。長期下來,這種重複性的高強度壓力會導致韌帶的微小撕裂累積,最終發展為明顯的損傷。研究顯示,投球的次數、投球的速度以及投球的姿勢都會影響 尺側副韌帶 的負荷。
- 不良的投擲機制(Throwing Mechanics): 不正確的投球姿勢會導致過度的外翻應力集中在肘關節,進一步增加 尺側副韌帶 的負擔。全身協調的動作模式對於分散投擲過程中的力量至關重要。如果投球時過度依賴手臂的力量,而忽略了下肢和核心肌群的參與,就會導致肘關節承受更大的壓力。例如,過早打開身體、手臂過於落後、或是沒有充分利用身體的旋轉力量,都可能增加 尺側副韌帶損傷 的風險。
- 運動強度或訓練量的突然增加: 如果運動員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加投球的次數、投球的速度或訓練的強度,尺側副韌帶 可能無法適應這種快速增加的負荷,導致損傷。訓練計劃的循序漸進對於預防運動損傷至關重要。
- 疲勞(Fatigue): 在長時間的訓練或比賽後,肌肉會變得疲勞,其保護關節的能力也會下降。疲勞會導致運動姿勢的改變,進而增加 尺側副韌帶 的壓力。特別是在投球的後期,如果肌肉疲勞,就更容易出現肘關節過度外翻的情況。
- 肌肉力量不足或不平衡: 環繞在肘關節周圍以及肩關節和肩胛骨周圍的肌肉,對於維持肘關節的穩定性和正確的運動模式至關重要。《肩袖肌群和肩胛穩定肌群的力量不足,會影響投擲動作的流暢性和效率,導致肘關節承受額外的壓力。此外,前臂屈肌群和伸肌群之間的力量不平衡,也可能影響肘關節的穩定性。
- 先前存在的肘關節或肩關節問題: 如果運動員先前有過肘關節或其他相關部位的損傷,例如手肘的僵硬、活動度受限、肩關節的不穩定等,這些問題可能會改變運動時的生物力學,進而增加 尺側副韌帶 的風險。關節活動度的限制會導致相鄰關節代償,增加受傷的風險。
- 韌帶鬆弛(Ligamentous Laxity): 有些人天生韌帶就比較鬆弛,這使得他們的肘關節更容易出現過度的活動,增加 尺側副韌帶 受傷的可能性。韌帶的鬆弛度會影響關節的穩定性。
- 青少年運動員的骨骼尚未完全成熟: 青少年運動員的骨骼和韌帶仍在發育中,相對於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損傷。過早進行高強度的投擲訓練,或者過度使用不成熟的關節,都可能導致 尺側副韌帶 或其附著點的損傷。
- 急性外力: 雖然 尺側副韌帶損傷 通常是慢性累積的結果,但有時也可能因突然的、強大的外翻應力而發生急性撕裂,例如在運動中不慎摔倒時手肘受到異常的扭轉。
- 尺神經問題: 高達 60% 的 尺側副韌帶損傷 患者可能同時伴有尺神經炎。雖然尺神經問題本身不直接導致 尺側副韌帶損傷,但兩者可能在肘關節內側共同存在,互相影響。
總之,尺側副韌帶損傷 的發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與運動類型、訓練強度、個人生物力學、肌肉力量、以及先前的損傷等多種因素有關。了解這些原因有助於我們採取更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物理治療方式
尺側副韌帶損傷 的物理治療目標是減輕疼痛和發炎、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度、增強周圍肌肉力量、改善運動控制和生物力學,最終使患者能夠安全地恢復日常活動和運動。物理治療的方式會根據損傷的階段(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以及損傷的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急性期: 此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控制疼痛和發炎,保護受傷的韌帶,防止進一步損傷。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休息與保護(Rest and Protection): 避免所有會引起疼痛的活動,特別是投擲動作或會對肘關節施加外翻應力的動作。可以使用護肘或其他支撐物來保護肘關節,減少不必要的移動。
- 關節活動度維持(Range of Motion Maintenance): 在不引起疼痛的範圍內,進行肩關節、腕關節和手指的輕柔活動,以維持這些關節的活動度,避免產生僵硬。
- 主動輔助運動(Active-Assisted Range of Motion, AAROM): 在疼痛減輕後,可以開始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利用健側肢體或外力輔助進行肘關節的輕柔屈曲和伸直運動,維持一定的活動度,避免關節囊和周圍軟組織沾黏。主動輔助運動有助於在早期維持關節的活動度。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軟組織鬆動(Soft Tissue Mobilization): 輕柔地按摩和鬆動肘關節周圍的軟組織,例如前臂的屈肌群和伸肌群,以減輕肌肉痙攣和疼痛。
- 冰敷(Ice Application): 規律地在肘關節內側進行冰敷,每次 15-20 分鐘,有助於減輕疼痛、腫脹和發炎。低溫療法對於疼痛控制和消炎有效。
亞急性期: 此階段的主要目標是逐步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度,開始增強周圍肌肉的力量,並改善 proprioception(本體感覺)。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主動關節活動度運動(Active Range of Motion, AROM): 在不引起疼痛的範圍內,逐步增加肘關節主動屈曲和伸直的活動範圍。
- 等長收縮運動(Isometric Exercises): 在不產生關節移動的情況下,針對肘關節周圍的肌肉(屈肌、伸肌、旋前肌、旋後肌)進行等長收縮,以激活肌肉,增強肌肉的穩定性。例如,可以嘗試在輕微彎曲肘關節的情況下,用力抵抗屈曲、伸直、旋前和旋後的動作,但不要真正產生動作。
- 肩關節和肩胛骨穩定性訓練: 加強肩袖肌群(例如旋轉肌袖 rotator cuff)和肩胛骨周圍肌肉(例如斜方肌 trapezius、菱形肌 rhomboids、前鋸肌 serratus anterior)的力量訓練,因為肩關節和肩胛骨的穩定性對於正確的肘關節生物力學至關重要。肩胛骨肌肉在控制肩胛骨運動和維持肩峰下空間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關節鬆動術(Joint Mobilization): 如果肘關節活動度受限,物理治療師可能會使用輕柔的關節鬆動技術,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和生物力學。《Management of Commo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介紹了各種關節鬆動技術。
- 軟組織鬆動(Soft Tissue Mobilization): 繼續鬆動肘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組織延展性。
慢性期與恢復運動期: 此階段的主要目標是進一步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恢復正常的運動控制和生物力學,逐步恢復參與運動,並預防再次受傷。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等張收縮運動(Isotonic Exercises): 開始使用輕重量進行肘關節屈曲、伸直、旋前和旋後的等張收縮訓練。可以使用啞鈴、彈力帶或訓練器材。在進行動作時,應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和控制,避免代償動作。
- 離心收縮運動(Eccentric Exercises): 特別強調離心收縮的訓練,因為在投擲等運動中,肌肉通常需要在離心收縮的過程中控制關節的運動。針對尺側副韌帶損傷,應注意加強腕屈肌和前臂旋後肌的離心收縮。例如,在進行啞鈴彎舉時,緩慢地放下啞鈴的過程就是肱二頭肌的離心收縮。
- 本體感覺訓練(Proprioceptive Training): 進行平衡和協調性訓練,提高肘關節的本體感覺,增強關節的動態穩定性。可以使用平衡板、治療球等工具,進行例如單手支撐、輕微的擾動等練習。
- 運動專項訓練(Sport-Specific Training): 如果患者是運動員,需要根據其參與的運動類型,逐步進行專項動作的訓練,例如投擲練習。在開始專項訓練前,必須確保肘關節沒有疼痛,並且肌肉力量和控制達到一定的水平。專項訓練應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和量。
- 全身性訓練(Whole Body Training): 除了針對肘關節的訓練外,也應加強核心肌群和下肢的力量訓練,以提高整體運動鏈的效率,減少肘關節的負擔。閉鎖鏈運動對於功能性恢復很重要。例如,進行伏地挺身、划船等動作。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進階關節鬆動術(Advanced Joint Mobilization): 如果在運動過程中仍然感覺到關節活動不順暢,物理治療師可能會使用更進階的關節鬆動技術。
- 軟組織鬆動(Soft Tissue Mobilization): 繼續處理任何殘留的軟組織限制或激痛點。
在整個物理治療過程中,物理治療師會持續評估患者的進展,並根據其反應調整治療方案。《Orthopaedic Physical Therapy》強調個體化的治療計劃的重要性。患者的積極參與和配合對於治療的成功至關重要。
自我保健運動
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患者可以在家中進行一些簡單的自我保健運動,以幫助緩解疼痛,維持活動度,並促進康復:
-
前臂伸展(Forearm Stretches):
- 伸腕肌伸展: 將手臂向前伸直,手掌朝下。用另一隻手輕輕地將手指朝向地面拉動,感覺前臂背側的伸展。保持 15-30 秒,重複數次。
- 屈腕肌伸展: 將手臂向前伸直,手掌朝上。用另一隻手輕輕地將手指朝向身體拉動,感覺前臂掌側的伸展。保持 15-30 秒,重複數次。
- 按摩小球(Massage Ball): 可以使用小號的按摩球(例如網球或花生球),輕輕地在手肘內側疼痛的區域以及前臂的屈肌群上滾動按摩,幫助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注意避開骨頭突出的部位,按摩時以感覺舒適為原則。
- 泡棉滾筒(Foam Roller): 可以使用泡棉滾筒輕輕滾動按摩前臂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幫助釋放肌肉張力。
- 溫和的關節活動(Gentle Joint Mobilizations): 在不引起疼痛的範圍內,進行肘關節的輕柔屈曲、伸直、旋前和旋後運動。
請注意,在進行任何自我保健運動前,務必先諮詢您的物理治療師,確保這些運動適合您的情況,並且您了解正確的執行方式。
採用正確的姿勢、運動與動作來協助恢復
在日常生活中,採取正確的姿勢、運動和動作模式對於 尺側副韌帶損傷 的恢復和預防再次發生至關重要:
- 避免過度的外翻應力: 盡量避免會對肘關節施加過度外翻應力的動作,特別是在疼痛尚未完全緩解之前。這包括避免高強度的投擲動作、揮動重物時的錯誤姿勢等。
- 維持良好的身體姿勢: 正確的站姿和坐姿有助於維持身體的平衡,減少手臂不必要的張力。避免長時間維持不良的姿勢,例如聳肩、駝背等。
- 運動前的充分熱身: 在進行任何運動前,都要進行充分的熱身,包括動態伸展和針對相關肌肉群的激活練習,使肌肉和韌帶做好準備,以應對運動時的負荷。《Orthopaedic Physical Therapy》強調熱身對於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性。
- 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強度和量: 無論是重返運動還是進行日常活動,都應該循序漸進地增加強度和量,給予 尺側副韌帶 足夠的時間適應。避免突然進行高強度的活動。
- 學習正確的運動技巧: 如果您是運動員,務必學習和掌握正確的運動技巧,特別是投擲、揮拍等動作的生物力學。可以尋求專業教練的指導,確保動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 注意運動後的放鬆和伸展: 運動後進行適當的放鬆和伸展,有助於減輕肌肉的疲勞和緊張,維持關節的活動度。
- 避免長時間重複性的動作: 如果您的工作或日常活動需要長時間進行重複性的手臂動作,請注意適時休息,並調整工作方式,減少肘關節的壓力。
- 使用輔具: 在進行某些活動時,可以考慮使用護肘或其他輔具提供額外的支撐和保護。但長期依賴輔具可能會導致肌肉力量下降,因此應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使用。
- 注意身體的警訊: 如果在進行任何活動時感到肘關節內側出現疼痛,應立即停止活動,並休息。不要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
在恢復過程中,保持耐心和積極的心態非常重要。遵循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您的肘關節,才能順利康復並重返您喜愛的活動。
物理治療師的小叮嚀
尺側副韌帶損傷 是一個常見但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疾病,特別是對於需要頻繁使用手臂的運動員和勞動者而言。早期診斷和積極的物理治療是成功康復的關鍵。物理治療的目標不僅是減輕當前的疼痛,更重要的是恢復肘關節的功能、增強周圍肌肉的力量和穩定性,以及預防再次受傷。請務必遵循物理治療師的個別化治療計畫,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您的肘關節,採取正確的姿勢和動作模式。切記循序漸進地恢復活動,並在運動前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後進行適當的放鬆和伸展。如果您在恢復過程中遇到任何不適或疑慮,請隨時與您的物理治療師溝通,共同努力,讓您早日擺脫 尺側副韌帶損傷 的困擾,重拾健康活力的生活!
問與答
- 請問 尺側副韌帶損傷 一定要開刀嗎? 不一定,輕度到中度的 尺側副韌帶損傷 通常可以透過保守治療(包括物理治療)獲得良好的恢復。
- 物理治療對於 尺側副韌帶損傷 的效果如何? 物理治療可以有效減輕疼痛、恢復活動度、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運動控制,並幫助患者安全地重返活動。
- 多久的物理治療才能讓我完全康復? 康復時間因人而異,取決於損傷的嚴重程度、患者的配合程度以及治療的反應。通常需要數週到數月的時間。
- 在物理治療期間,我可以繼續運動嗎? 在急性期應避免所有會引起疼痛的活動。在物理治療師的評估和指導下,可以逐步恢復一些低強度的運動。
-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 尺側副韌帶損傷? 維持良好的投擲或運動技巧、適當的熱身和伸展、增強相關肌肉群的力量、避免過度訓練和疲勞,都有助於預防。
- 如果我接受了 尺側副韌帶重建手術,物理治療的重要性是什麼? 術後的物理治療對於恢復肘關節的活動度、力量和功能至關重要,有助於確保手術的成功和重返運動。
- 台北市哪裡可以找到專業的 尺側副韌帶損傷 物理治療?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位於台北市,擁有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團隊,能為您提供全面的評估和治療。
專業協助
如果您正受到 尺側副韌帶損傷 的困擾,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的 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及專業團隊將竭誠為您提供最完善的評估與治療。我們位於 台北市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聯絡電話是 02-27177600。您也可以透過我們的社群平台了解更多資訊:
- 官方網站:https://www.ajwkptc.com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jwkptc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jwk_physiotherapy/
- LINE@:https://lin.ee/lQJBPXL
讓我們攜手合作,幫助您擺脫疼痛,重拾健康的生活!
參考資料
- Evidence-based Orthopedics
- Textbook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
- Magee's Orthopedic Physical Assessment
- Functional-Atlas-of-the-Human-Fascial-System
- Integrated sports massage therapy
- Management of Commo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by Hertling
- 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
- Orthopaedic Physical Therapy
- Sports Injuries Handbook -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 Therapeutic Exercise Foundations and Techniques
- TriggerPointManualUpper
- Movement System
- neurokinetic_therapy
- essentials-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musculoskeletal-disorders-pain-and-rehabilitation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尺側副韌帶損傷 #UlnarCollateralLigamentInjury #物理治療 #台北市物理治療 #台北市物理治療所 #運動治療 #投手肘 #棒球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