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不讓肩膀卡卡,物理治療助你展翅高飛

揮別肩膀疼痛,重拾靈活自如,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為您量身打造肩夾擠症候群的解決方案

以下是文章大綱

  • 肩夾擠症候群物理治療衛教文章大綱
  • 前言:肩膀疼痛舉不起來?小心肩夾擠症候群找上你!
  • 個案分享:從無法高舉手臂到重拾羽球夢:我的肩夾擠症候群治療之旅
  • 疾病的介紹: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 疾病所在位置的解剖與關節的生物力學與肌動學
  • 疾病的自我檢查方式:簡單動作檢測你的肩膀
  • 常見的引發該疾病的原因:哪些NG行為容易造成肩夾擠?
  • 手術方式:肩夾擠症候群的手術治療
  • 物理治療的流程:肩夾擠症候群的物理治療策略
  • 自我保健運動:舒緩肩膀不適的居家運動
  • 採用正確的姿勢、運動與動作來協助恢復:調整日常習慣,遠離肩夾擠
  • 物理治療師的小叮嚀:肩膀保健,從日常做起
  • 問與答:關於肩夾擠症候群的常見問題
  • 專業協助: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您肩膀健康的最佳夥伴
  • 立即預約諮詢
  • 參考資料

 

前言:肩膀疼痛舉不起來?小心肩夾擠症候群找上你!

 

是否曾有肩膀疼痛,甚至連抬手都感到困難的經驗?晚上睡覺時,肩膀的疼痛更是讓你輾轉難眠?小心!這些都是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的常見症狀。肩夾擠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肩膀疾病,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想擺脫肩夾擠症候群的困擾嗎?讓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師,幫助你了解肩夾擠症候群,並提供專業的物理治療建議!

 

個案分享:從無法高舉手臂到重拾羽球夢:我的肩夾擠症候群治療之旅

 

「黃醫師,我真的沒辦法再打羽球了嗎?」35歲的李先生是一位羽球愛好者,但近半年來,他的右肩膀疼痛越來越嚴重,甚至連簡單的抬手發球都感到劇痛。經過檢查,診斷為肩夾擠症候群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黃博靖物理治療師為李先生進行詳細評估,並制定個人化的物理治療計畫。透過徒手治療放鬆緊繃的肌肉,再搭配動作治療強化肩袖肌群,並調整李先生的運動姿勢。經過幾個月的物理治療,李先生的肩膀疼痛明顯改善,活動角度也逐漸恢復。現在,他不僅能 kembali 重拾羽球樂趣,還能以更正確的姿勢享受運動!

 

疾病的介紹: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顧名思義,就是肩膀的結構受到擠壓所產生的症狀。主要指的是肩峰(acromion)與肱骨頭(humeral head)之間的空間狹窄,導致肩袖肌群(rotator cuff muscles)的肌腱或滑囊(bursa)在活動時受到壓迫和摩擦,進而產生疼痛發炎

 

常見的症狀與徵象(symptom and sign):

  • 肩膀前外側疼痛,可能延伸至上臂。
  • 手臂外展(abduction)或上舉(elevation)時,在70-120度之間會出現疼痛弧(painful arc)
  • 夜間疼痛,尤其是在患側肩膀上睡覺時。
  • 肩膀活動受限,特別是上舉和外旋(external rotation)。
  • 特定測試呈現陽性反應,例如Neer's testHawkins-Kennedy testJobe test

 

疾病的分級:

肩夾擠症候群的分級方式有很多種,以下提供一種常見的分級方式:

  • 第一級:
    • 通常發生在年輕族群運動員身上。
    • 主要症狀是發炎水腫出血
    • 可能出現疼痛,但在休息後可以緩解。
  • 第二級:
    • 通常是第一級未及時處理,反覆發作的結果。
    • 肌腱會出現纖維化不可逆的變化
    • 疼痛較為持續,且休息後也難以完全緩解。
  • 第三級:
    • 通常發生在年長者身上。
    • 肩袖肌腱出現部分完全斷裂
    • 疼痛劇烈,且肩膀功能明顯受損。

 

疾病所在位置的解剖與關節的生物力學與肌動學

 

相關的骨骼與肌肉解剖學

肩夾擠症候群主要影響肩關節(glenohumeral joint),這個關節由肱骨頭(head of humerus)與肩胛骨關節盂(glenoid fossa)所組成。上方有肩峰(acromion)、喙突(coracoid process)和喙肩韌帶(coracoacromial ligament)形成肩峰下空間(subacromial space)。

在這個空間中,有肩袖肌群的肌腱通過,包括:

  • 棘上肌(supraspinatus):負責肩膀外展
  • 棘下肌(infraspinatus):負責肩膀外旋
  • 小圓肌(teres minor):負責肩膀外旋
  •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負責肩膀內旋
  • 以及肩峰下滑囊(subacromial bursa):減少肌腱與骨骼之間的摩擦。

 

相關關節功能、位置與活動時的影響

肩關節是一個高度靈活的關節,可以進行屈曲伸展外展內收外旋內旋環轉等多個方向的運動。在進行肩膀外展時,肱骨頭需要在關節盂中向上滑動,同時肩胛骨也會向上旋轉,以維持肩峰下空間的暢通。

  • 肩胛骨的動作受到多個肌肉的協同控制,包括:
    • 上斜方肌(upper trapezius):負責肩胛骨elevation
    • 下斜方肌(lower trapezius):負責肩胛骨depression和向上旋轉
    • 前鋸肌(serratus anterior):負責肩胛骨protraction和向上旋轉
    • 菱形肌(rhomboids):負責肩胛骨retraction和向下旋轉

 

肌動學與生物力學

在許多運動中,例如棒球投球網球發球游泳等,都需要頻繁地使用肩膀進行過頭運動(overhead movement)。這些運動會對肩關節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肩袖肌群的力量不足,或是肩胛骨的控制不良,就容易導致肩峰下空間的壓力增加,進而引發肩夾擠症候群

此外,不良的姿勢也可能導致肩夾擠症候群。例如,圓肩駝背的姿勢會使肩胛骨前傾,減少肩峰下空間,增加肩袖肌群的壓力。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手機,也容易導致肩頸肌肉緊繃,影響肩胛骨的活動,增加肩夾擠的風險。

 

疾病的自我檢查方式:簡單動作檢測你的肩膀

 

以下提供幾個簡單的自我檢查方式,幫助你初步判斷是否可能罹患肩夾擠症候群

  1. 疼痛弧測試: 將手臂緩慢地向上抬起,如果在70-120度之間出現明顯的疼痛,就要小心可能是肩夾擠症候群
  2. Neer's test: 將手臂向前抬高,然後將肩膀內旋,如果出現疼痛,則可能為陽性反應.
  3. Hawkins-Kennedy test: 將手臂抬高至90度,手肘彎曲90度,然後將肩膀內旋,如果出現疼痛,則可能為陽性反應.

 

鑑別診斷

需要注意的是,肩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肩夾擠症候群之外,還可能包括:

  • 肩袖撕裂
  • 冰凍肩(adhesive capsulitis)。
  • 肩關節不穩定
  • 頸椎神經壓迫
  • 胸廓出口症候群

因此,如果出現肩膀疼痛的症狀,建議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診斷,以確定真正的病因,並接受適當的治療.

 

常見的引發該疾病的原因:哪些NG行為容易造成肩夾擠?

 

肩夾擠症候群的成因複雜,以下列出一些常見的風險因素:

  1. 過度使用: 頻繁地進行過頭運動,例如投擲舉重游泳油漆等,容易導致肩袖肌群的肌腱發炎和磨損.
  2. 姿勢不良: 長期維持圓肩駝背的姿勢,會使肩胛骨前傾,減少肩峰下空間,增加肩袖肌群的壓力。
  3. 肌肉不平衡: 肩袖肌群的力量不足,或是肩胛骨的控制不良,都會影響肩關節的穩定性,增加肩夾擠的風險.
  4. 肩峰結構異常: 有些人的肩峰形狀較為彎曲或有骨刺,容易壓迫到肩袖肌群的肌腱.
  5. 外傷: 肩膀受到撞擊或拉傷,可能導致肩袖肌群的肌腱或滑囊發炎.
  6. 年齡: 隨著年齡增長,肩袖肌群的肌腱容易退化,增加肩夾擠的風險.
  7. 其他疾病: 某些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能會增加肩夾擠的風險.
  8. 錯誤的運動方式:在健身或進行重量訓練時,如果姿勢不正確,或是重量選擇不當,容易造成肩關節的損傷,增加肩夾擠的風險.
  9. 睡眠姿勢不良側睡時,如果肩膀受到壓迫,或是手臂長時間維持在不自然的姿勢,也可能導致肩夾擠.
  10. 工作環境:需要長時間抬高手臂的工作,例如油漆工木工髮型師等,容易導致肩袖肌群過度使用,增加肩夾擠的風險.

 

手術方式:肩夾擠症候群的手術治療

 

並非所有的肩夾擠症候群都需要手術治療。通常,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保守療法是首選。然而,如果保守治療無效,或是肩袖肌腱出現嚴重撕裂,可能需要考慮手術。

 

常見的手術方式:

  • 肩峰成形術(Acromioplasty): 透過手術移除部分肩峰,增加肩峰下空間,減少對肩袖肌群的壓迫.
    • 優點: 可以有效緩解肩夾擠的症狀。
    • 缺點: 可能會改變肩關節的生物力學,長期效果仍有爭議.
  • 肩袖修補術(Rotator Cuff Repair): 如果肩袖肌腱出現撕裂,可以透過手術將其修補.
    • 優點: 可以恢復肩袖肌群的功能。
    • 缺點: 術後需要長時間的復健,且可能出現再撕裂的風險.
  • 關節鏡手術(Arthroscopic Surgery): 是一種微創手術,可以同時進行肩峰成形術肩袖修補術.
    • 優點: 傷口小、恢復快。
    • 缺點: 技術要求高,費用較高。

 

物理治療的流程:肩夾擠症候群的物理治療策略

 

物理治療肩夾擠症候群的治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無論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後復健,都離不開物理治療師的專業指導.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制定個人化的物理治療計畫,幫助您緩解疼痛、恢復肩膀功能,並預防再次復發。

 

保守治療的物理治療

  •  
    • 急性期:
      • 目標: 減輕疼痛發炎.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休息與保護: 避免過頭運動和會引發疼痛的動作.
        • 鐘擺運動(Pendulum Exercise): 輕輕地擺動手臂,放鬆肩關節.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冰敷: 每次15-20分鐘,一天數次.
        • 輕柔的關節鬆動術(Joint Mobilization): 維持關節的活動度.
    • 亞急性期:
      • 目標: 恢復肩膀活動度柔軟度.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主動輔助運動(Active Assisted Exercise): 利用手杖滑輪等輔具,協助手臂進行各個方向的運動.
        • 等長收縮運動(Isometric Exercise): 在不產生關節活動的情況下,進行肌肉收縮,強化肩袖肌群.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軟組織鬆動術(Soft Tissue Mobilization): 放鬆肩頸肩胛周圍緊繃的肌肉.
        • 關節鬆動術(Joint Mobilization): 恢復關節的正常活動度.
    • 慢性期:
      • 目標: 強化肩袖肌群肩胛穩定肌群,恢復肩膀功能.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漸進式阻力訓練(Progressive Resistance Exercise): 使用彈力帶啞鈴滑輪等器材,增加肩袖肌群力量.
          • 預備動作: 站姿或坐姿,背部挺直,肩膀放鬆.
          • 動作本身: 緩慢地將手臂外旋、內旋、外展或前舉,注意控制動作的速度和幅度.
          • 注意事項: 避免使用過重的重量,並注意姿勢是否正確,避免出現代償動作.
        • 肩胛穩定運動(Scapular Stabilization Exercise): 訓練肩胛骨的控制能力,維持肩關節的穩定性.
          • 預備動作: 站姿或坐姿,背部挺直,肩膀放鬆.
          • 動作本身: 進行肩胛骨後收下壓上旋下旋等動作,注意控制動作的幅度和速度.
          • 注意事項: 避免聳肩或駝背,並注意肩胛骨的活動是否順暢.
        • 本體感覺訓練(Proprioceptive Training): 提升肩關節本體感覺,改善動作控制.
          • 預備動作: 站姿或坐姿,背部挺直,肩膀放鬆.
          • 動作本身: 在不看手臂的情況下,進行各種肩膀的運動,例如指向目標畫圈模仿日常動作等,並注意動作是否流暢和準確.
          • 注意事項: 可以利用鏡子他人的回饋,來檢視動作是否正確.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進階關節鬆動術(Advanced Joint Mobilization): 針對受限的關節,進行更深層的鬆動,恢復關節的正常力學.
        • 神經鬆動術(Neural Mobilization): 如果神經受到壓迫,可以進行神經鬆動術,減輕神經的張力.

 

手術後的物理治療

手術後的物理治療與保守治療類似,但需要考慮到手術的影響,並更加謹慎地進行。

  • 急性期:
    • 目標: 保護手術部位,減輕疼痛腫脹.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使用肩吊帶(Sling)固定.
      • 手部和手腕運動: 促進血液循環,預防關節僵硬.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冰敷: 每次15-20分鐘,一天數次.
      • 輕柔的按摩: 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脹.
  • 亞急性期:
    • 目標: 逐漸恢復肩膀活動度柔軟度.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移除肩吊帶: 依照醫師物理治療師的指示,逐漸減少使用肩吊帶的時間.
      • 主動輔助運動(Active Assisted Exercise): 利用手杖滑輪等輔具,協助手臂進行各個方向的運動,但避免過度拉伸.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軟組織鬆動術(Soft Tissue Mobilization): 放鬆疤痕組織和周圍緊繃的肌肉.
      • 關節鬆動術(Joint Mobilization): 恢復關節的正常活動度.
  • 慢性期:
    • 目標: 強化肩袖肌群肩胛穩定肌群,恢復肩膀功能力量.
    • 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 漸進式阻力訓練(Progressive Resistance Exercise): 使用彈力帶啞鈴滑輪等器材,增加肩袖肌群力量,並逐漸增加運動強度.
      • 功能性訓練(Functional Training): 模擬日常活動或運動所需的動作,提升肩膀協調性控制能力.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 進階關節鬆動術(Advanced Joint Mobilization): 針對受限的關節,進行更深層的鬆動,恢復關節的正常力學.
      • 疤痕鬆動術(Scar Mobilization): 針對疤痕組織,進行鬆動,減輕疤痕對周圍組織的影響.

 

自我保健運動:舒緩肩膀不適的居家運動

 

除了接受專業的物理治療外,您也可以在家進行一些簡單的伸展按摩,幫助舒緩肩膀的不適.

  1. 毛巾伸展(Towel Stretch):
    • 預備動作:毛巾放在背後,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抓住毛巾的兩端。
    • 動作本身: 上面的用力向上拉,下面的則向下.
    • 注意事項: 避免肩膀過度用力,並保持呼吸平順.
  2. 門框伸展(Doorway Stretch):
    • 預備動作: 站在門框中間,手臂抬高至90度,手肘彎曲90度,手掌扶住門框
    • 動作本身: 身體向前傾,感受胸肌伸展.
    • 注意事項: 避免肩膀過度用力,並保持呼吸平順.
  3. 按摩小球按摩(Massage Ball Massage):
    • 預備動作:按摩小球放在肩膀後側的肌肉上。
    • 動作本身: 身體靠在牆壁上,利用身體的重量,輕輕地滾動按摩小球,按摩肌肉.
    • 注意事項: 避開骨頭關節,並注意力道是否適中.
  4. 泡棉滾筒按摩(Foam Roller Massage):
    • 預備動作:泡棉滾筒放在背部肌肉上。
    • 動作本身: 利用雙腳的力量,輕輕地滾動泡棉滾筒,按摩肌肉.
    • 注意事項: 避開骨頭關節,並注意力道是否適中.

 

採用正確的姿勢、運動與動作來協助恢復:調整日常習慣,遠離肩夾擠

 

除了物理治療自我保健運動外,在日常生活中維持正確的姿勢運動動作,也有助於預防肩夾擠症候群的復發.

  1. 維持良好姿勢:
    • 站立時: 挺胸收腹雙肩向後打開,避免圓肩駝背.
    • 坐姿時: 背部挺直,雙腳平放在地面上,手臂有支撐,避免長時間低頭彎腰.
  2.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 每隔一段時間,起身活動肩頸肩胛骨,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3. 正確的運動方式:
    • 在進行重量訓練時,選擇適當的重量,並注意姿勢是否正確,避免造成肩關節的損傷.
    • 在進行過頭運動時,注意肩袖肌群力量控制,避免過度使用.
  4. 調整工作環境:
    • 調整電腦螢幕的高度,使其與視線平行,避免長時間低頭.
    • 使用符合人體工學椅子鍵盤,提供良好的支撐.
  5. 選擇合適的睡眠姿勢:
    • 避免側睡肩膀受到壓迫,可以利用枕頭毛巾,墊在肩膀下方,提供支撐.
    • 避免手臂長時間維持在不自然的姿勢.

 

物理治療師的小叮嚀:肩膀保健,從日常做起

 

肩夾擠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肩膀疾病,但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姿勢運動動作,就能有效緩解疼痛、恢復肩膀功能,並預防再次復發. 如果您有肩膀疼痛的困擾,歡迎尋求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專業協助,讓物理治療師為您量身打造個人化治療計畫,助您早日擺脫肩夾擠症候群的困擾!

 

問與答:關於肩夾擠症候群的常見問題

 

Q1: 什麼是肩夾擠症候群? A1: 肩夾擠症候群是指肩膀的肩峰與肱骨頭之間的空間狹窄,導致肩袖肌群的肌腱或滑囊在活動時受到壓迫和摩擦,進而產生疼痛和發炎。

Q2: 肩夾擠症候群有哪些常見的症狀? A2: 常見的症狀包括肩膀前外側疼痛、手臂外展或上舉時出現疼痛弧、夜間疼痛和肩膀活動受限.

Q3: 哪些人容易罹患肩夾擠症候群? A3: 頻繁地進行過頭運動、姿勢不良、肌肉不平衡、肩峰結構異常、肩膀受傷、年齡增長或患有某些疾病的人,都容易罹患肩夾擠症候群.

Q4: 肩夾擠症候群一定要開刀嗎? A4: 並非所有的肩夾擠症候群都需要手術治療。通常,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等保守療法是首選。然而,如果保守治療無效,或是肩袖肌腱出現嚴重撕裂,可能需要考慮手術.

Q5: 物理治療如何治療肩夾擠症候群? A5: 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制定個人化的物理治療計畫,幫助您減輕疼痛、恢復肩膀功能,並預防再次復發.

Q6: 在家可以做哪些運動來舒緩肩夾擠症候群? A6: 可以進行毛巾伸展、門框伸展、按摩小球按摩和泡棉滾筒按摩等運動,幫助舒緩肩膀的不適.

Q7: 如何預防肩夾擠症候群復發? A7: 在日常生活中維持正確的姿勢、運動和動作,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調整工作環境,選擇合適的睡眠姿勢,都有助於預防肩夾擠症候群的復發.

 

專業協助: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您肩膀健康的最佳夥伴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擁有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團隊,提供一對一評估治療,針對您的肩夾擠症候群,制定個人化物理治療計畫,幫助您:

  • 減輕疼痛
  • 恢復肩膀活動度
  • 強化肩袖肌群
  • 改善肩胛骨控制
  • 預防再次復發

我們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肩夾擠症候群 #肩關節疼痛 #物理治療 #台北市物理治療 #台北市物理治療所 #運動治療 #術後復健

TOP